鎏金铜牛:消失的西夏文明
2020-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玩古赏今

物名称:鎏金铜牛
文物时期:西夏
出土时间:1977年
出土地点: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器物尺寸:长:120厘米 宽:38厘米 高:45厘米 重:188千克
收藏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完残情况:表面鎏金多为脱落
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铜牛中空,外表通体婆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姿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如此精美"牛造型"工艺品,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西夏所属的河套地区和河西、河外十三个州“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灵州则很早以来就引黄河水而修建了奏家、汉延、唐株诸渠。在西夏元吴时期又修筑了“昊王渠”。西夏所实行的广薛农田、兴修水利的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灌溉农业的发展。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中就有和中原地区一样的"二牛抬杠"犁地场景。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后期,随着西夏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在宁夏、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河西、青海东部等地都相继发现了西夏遗址与文物,其中不乏气势恢弘西夏佛教建筑、技艺精湛的石雕、方正繁缛的文字、无与伦比的金属器,都成为消失的西夏文明的特殊见证,鎏金铜牛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