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一百贝

补遗

2020-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林树叶

一觉醒来之后眼角、鼻腔、耳孔和嘴巴里分泌出的不洁物才是人真正的本质——不过是浑身分泌黏液的褪毛畸形兽。

再浓厚的粉墨也遮盖不了那真正的本质,所有一切象征发展的本质都是退化。越是精致,越是易于毁灭。逐渐走向毁灭是所有一切存在最终的宿命。

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躲避真相,企图以各种繁杂的声响掩人耳目,从而免去面对自我时的麻烦。这与宗教的本质如出一辙。

这个宗教的教义意味着一种范式,所有一切都要朝着范式进行膜拜。那范式被称作“美”,或者“道德”,又或者“唯一声音”。它们是这个宗教的神祉。

将所有的精力交予它们,于是便不用为万事皆从于一种自己无能为力的宿命而苦恼。

并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真理,整个世界只有观点和偏见。它们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是一种声音遮盖另一种声音而成为主流声音最终成为唯一的声音,并在某个时刻被另一个声音遮盖。

这就是宿命,是人类逃脱不了的命运。在这个命运里唯一能指导自己的不是方向而是觉察。在火车开往固定方向时,虽然自己不能将其逆转,也不该就此跳车,但是要觉察到这一切的发生。

所有这一切就像就是这样,这一段话本身就可以作为偏见的明证。

对声音的抹除还表现在对脏话的避讳上——一切避讳本身也是可耻的暴力,是一种声音对另一种声音的绞杀。“脏话”本身就是对语言歹毒的诬陷,脏话里未曾有一个笔画一个音节不是清清白白。

所以说,任何伟大的作品都不该只是探讨是非。是非只是两种声音。伟大的作品应该反映是非之外现实的真相,而是非只是对这些真相的价值判断,类似于一种不加思考的二手知识。

我们之所以要学知识,是因为知识是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每多一点知识,对于事情的判断就会有新的层次。

客观的价值判断应该是从1到10(或者更大,或者更小的数)之间的程度比较。价值判断的单薄意味着知识体系的单薄。

无知将导致是非判断成为一种主流的快乐。

伟大作品里的任何句子都应该抛弃二律背反。这些句子不该是知识本身,因为伟大作品不是教科书,而就算教科书里的任何句子也不是知识本身。

所有的句子都应该类比阴阳怪气的一本正经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其字面意味不等于一切。

知识不是教条,而是理解。

教条就是将手段作为了目的,权威者拿起教鞭要废除除自身外的一切声音,并声称自己就是带来一切幸福快乐的真理。

但是他们所呼吁的幸福快乐一定在不远的未来。“不远的”作为定语,真正的中心语是“未来”,意思和“子虚乌有”相当。

既然已经声称自己的声音便是福音,便是真理,那起码真理对于教条者而言就已经被破译了,不然怎么能站在客观立场去批判这么一种绝对唯一的声音呢?

他们已经破译了真理,真理就必然预设了幸福快乐。那么,我们就已经生活在了幸福快乐里?

不,教条者的意思是,这些幸福快乐里还有杂音。血统纯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理。这无关乎贵族的近亲通婚以及人造纯种狗类,而是立场的问题。

这关乎敌我问题,解决办法是暴力,集体的暴力或者说机构的暴力。

这也是一种宿命,一种声音盖住另一种声音的过程是必要而无可避免的。但过程中必须做到“觉察”,要意识到这一切,意识到全部的细节。

全部的意思就是,这就是全部了。

-End-
往期|回顾

《熔炉》: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我们是不是也不愿意听到?

生命,是场漫长的休假。

作者:林树叶 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抱持者
这是我作为业余写作者跃跃欲试想成为职业作家的倒数第1065天。

公众号【名词解释库】


扫码关注,永不迷路!

很想知道你“在看”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