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萌新的成长日记(一):转行前的缓慢摸索前行
关于我
目前大四狗,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游戏开发方向。
我向来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人(尽管主见不是很稳定),因为从小爱打游戏,对编程一直抱着憧憬的态度,所以早在高一的时候就认定了以后要做个程序员,能做自己的游戏,义无反顾地选了理科。
高考结束后本来要选软件工程专业的我,被我爸说头会秃劝说问我从医后,我选择了一个据说比软工轻松,却又跟我理想差不多的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这个专业分为两个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与游戏开发,前者偏于后期制作、CG建模,后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大二分方向后,我就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甚至自以为做好了对自己职业生涯七七八八的规划:
去大公司实习一段时间,了解一下大厂的架构、氛围,获得大厂的实习经验来填充自己的简历
去小公司磨砺一下自己的开发技术水平,多琢磨下算法,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积累到足够的开发经验后,25岁转去做游戏策划
30岁前即使不能成为制作人
尽管现在看来有点蠢好笑,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大家,确实都是自信满满的,毕竟整个计院,能在大二就有稍微能拿得出手炫耀的作品的,只有我们专业了。
也因此我大三第二个学期就去实习了,紧紧地按照我的职业规划进行,去魅族科技做了实习测试工程师。测试对于还在读书、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又不是大牛的我而言,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做起了小测试,跑Monkey自动化测试、研究别人写的测试用例、学着自己去分析模块看log、跟开发沟通……枯燥也不枯燥,就是有点……无聊……太轻松了,我觉得我年轻的生命怎么能被荒废呢,在一次被领导抓去饭局还被花式劝酒后,我彻底干不下去了,开始找下家,准备辞职拿了实习证明。
纪念第一次实习工作测试做的差不多的时候刚好要放暑假了,正好在学校做的游戏项目收尾了,感觉可以拿去做我的作品去面试游戏开发了。于是找到两家公司,第一家是老板面试,不得不说这个老板真的很亲切,让人感觉十分友好,他觉得我十分适合做策划,让我自己决定开发还是策划;第二家公司是主管面试,主管能力很强,没有做足准备的我差点被从头嫌弃到尾。所幸两家公司都是当场通知我下周报道,在纠结了很久很久很久以后我选择了第二家,也是这个决定埋下了转行的伏笔,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好像废话有点多了,总结一下就是我做了一个月开发又被制作人抓去当策划了。而在当策划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很多无法言及的心酸苦涩:会被一些不讲逻辑道理的策划气得躲在厕所想哭,也会因为自己有点接受不了自己设计的内容被二次加工成卖肉低俗的东西躲在厕所想哭(……)。加上当时还是游戏行业的寒冬,于是做了半年后义无反顾决定转行。不过这里还是声明一下,我自己是不支持不赞同拼命跳槽换工作并且还写到简历上的行为,而我两次离职都是因为我觉得这里没有值得我学习的必要,在这个环境继续待下去浪费时间。
尤其是第二家公司,在我离职前一个月,因为制作人接了外包项目,让策划A暂任主策,因为A自身性格、做事方式长期以往都无逻辑无条理,因此每天就坐着跟策划B争论要怎么做,争论了两个礼拜没有任何产出,导致程序、美术两个部门直接炸锅怨声载道……而我也被逼无奈,自请去带三个新来的测试工作,期间把策划工作交接完,测试做的顺手了就离开了。制作人开毕业1w薪资还有主策的位置留我,我还是选择了拜拜走人。
心很累,但这时候我已经偏离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了。
据说我走了以后又招了两个策划,没过一个月又都辞职走了,包括之前说的暂任主策的策划A也辞职了。现在就剩一个制作人两个策划苟延残喘,祝他们顺利吧。
但无论怎么说,这家公司我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不管是其他人还是我犯得错都太多了,学到的东西也是最多的,都是对产品的工作有很大提升帮助的(虽然很多人不承认游戏属于互联网产品,但实际上某些地方重合度真的很高):
跟进工作:与开发、设计的工作安排也好跟进也好,应该以尊重、换位思考为主,而不是怕背锅仅想着自己。尤其是新增需求,主动去了解开发目前的工作进度,再安排排期,而不是直接一个需求丢过去“你今晚能做好吗?做不好什么时候做好?”
需求说明文档:对,游戏策划也会写这种东西,并且我个人认为好的策划不一定能写好文档,但能写出好文档的策划一点是好策划,产品同理。好的需求说明文档一定要有清晰明了的逻辑、细节、流程,其次请严格做到排版整齐、美观。我们是沟通为主的工作,尽管文档是辅助的存在,很多人追求快速开发,有需求立刻去提,但……这里面的细节逻辑真的想清楚了吗?面对开发连环炮的盘问下,能否做到对答如流,不会自相矛盾?说明文档的作用,不但让他人理解,也是帮助自己去理顺需求,并且在写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思考,这个需求够不够好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避免二次改动需求内容的情况出现
沟通人际:礼貌友善微笑,人与人是平等的,我虽然参与的工作不多,但遇到的领导好与坏,是受人喜欢尊敬还是畏惧讨厌还是分得清的,并且很显然,任何一个受人尊敬喜爱的领导都是敢于背锅,打一巴掌一定会给一个甜枣,除非那个人没有利用价值。很多单位招人都喜欢加一条要求是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组织的部长以上职位,也是因为他们会拥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知道怎么去让人信服也好尊敬也好。虽然微博上前不久传言学生组织官风官气很严重,但那仅仅只是小部分。
当时是2018年11月底,而我在离职前一个月已经在挑新工作了,并对当时的自己做了一个SWOT分析:
十分简陋的SWOT分析结合了这些,我重新规划出了新的职业生涯,希望自己在之后的职业中能够按这些前行:
作为正式员工而非实习生的身份去做这份工作,毕业前有拿得出手的项目,完整参与项目从0到1的过程,熟悉产品的工作内容
25岁前积累沉淀自己,不断学习,能够在25岁有自己带团队的能力
30岁有自己的团队,有一批属于自己的核心用户
永远对自己保持客观、公正的评判,不自负不自卑,时刻保持新鲜与热情
有目标后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家这边毗邻深圳,但互联网公司并不多。挑挑拣拣后,我只投出了三份简历,一家明确表示不要实习生,剩下两家公司顺利收到了面试通知。
两家公司,一家是外包公司,一家是做工具类APP,看了一些过去的项目后,我把重心放在了后者上。因为SWOT分析中我的劣势十分显眼,而产品这一岗位,最吃的也是经验,很多公司要求直接写明3-5年工作经验直接把实习生拒之门外,更何况,我一个明确表示不想做实习生的大四学生……我当机立断打开了word,决定准备一份产品体验分析报告当作我的面试作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多了解一些产品必备的小知识。
于是白天上完班,晚上就回来找资料写报告,忙忙碌碌准备了大概一个礼拜,辞职回家去面试。第一家公司约的下午16:30,第二家是下午15:00。
找资料的平台比较局限,并且因为没有相关方面的资源,只能依靠自己慢慢摸索。这两篇文章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不得不说很感谢这些愿意整理、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这些大牛们,对于小白而言多了很多头绪。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鸟哥笔记这些网站上也能找到很多产品人写下的体验报告,可能也有跟我一样属于写出来练手互相学习进步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写得十分专业可以拿来参考,这些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显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第二家公司的老板认真看完我的体验报告,与我聊到了16:30,尽管错过了第一家公司的面试,但当场收到了Offer。
下一篇日记我会展示出我当时求职写得产品体验分析报告,虽然有很多问题,还被老板吐槽过哈哈哈哈,但是怎么说呢,至少成功迈出了转行的第一步吧。欢迎各位给出意见,大家互相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