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更精准的输入

2016-12-15  本文已影响44人  kellyzhang

--

开智,虽然大群一解散,但我想很多人对群内最大的感受是“满满的同侪压力”,每次工作完看看群里的各种消息简直就是我的动力加油站。

记得以前主持素封的《输出是更残忍地输入》主题,一直对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就像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自己就是做不到一样,很多话心里都明白,但是就是表达不好。每次的定期输出其实就像打通了一条经脉,是该创造更多地机会让自己输出更多,没有量变哪来质变。


过去一年半,在开智了解到很多东西,但人的精力也确实有限,基于个人以及工作,在这一年当中我觉得自己以下四个方面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


1.如何自学

这个话题其实开智很在以前就分享过,在这基础上我总结了下自己的一点小经验,其实自学分开来看无非就是就是两点:如何学习和如何行动。

A.学习的关键是理解

Title: 成为拍卖师的学习模仿基本路径
A->B: 有名拍卖师的简历以及经历的共性
B->A: 对比自己,列出所需提高部分
B-->C: 拍卖现场、往期视频
C-->B: 现场学习,公司主持活动演练
C->>D: 行业活动\朋友介绍 认识拍卖师
D->>C: 交流学习、学会提问
D-->>A: 设定学习周期、定期自我反馈比较

B.行动的关键是反馈


2. 如何选书、读书

在读书之前,选书也是一个技术活;就好像如何在浩然的星空中找出北极星一样,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只有懂得了方法才能更快地加速自己的跑道。

A.关于选书

在这一部分不得不引用阳老关于选书的建议:

  • 其一,有一个足够简单的规则,能够描述事物的次序与组成;

说的很明白,但个人感觉按照这个规则刚开始还真的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筛选,但好在有更好的方法\ 开智正典:科学洗脑百本经典导读

从这选书的规则阳老汇编的这百本经典导读,可以从中学到两点:

B.关于读书

以往读书,喜欢从目录看起,每一个章节大致讲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会跳章阅读或者速度,因为这一章节的内容从其更专业的书籍中我已经阅读学习过了。但有一次在深圳的聚会,Tony Yet 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他自己读书的技巧:

通过书最后几页的索引,内有注释和参考书目,来进行书内精读。

例如:据某一词条被引用的页数的多少,能够判断某个词条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发现核心词和概念的好方法。

这些拓展的文献,无论是从内容更深度的理解还是对精读技巧来说,帮助很大。

索引还有一个常被大家忽略的功能:建立自己的索引库。其实有点类似纳博科夫的卡片式写作的原理,豆列也是

Title: 索引库
自己->索引分类: 检索
索引分类-->数据库表: 指南针
数据库表-->>自己: 主题内容抽取

往往看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书中收集5-20处甚至更多的书籍信息,这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入烂笔头,整理信息久了之后对各类书籍整体的认知我相信会更全面。


三、ABC 法则

在开智,除了学徒制;让我感受更深的是整个社群中ABC法则的潜在运用:

Title: ABC法则
A->B: 朋友
B->A: 相互熟悉\信任
B-->C: 朋友
C-->B: 相互熟悉\信任
C-->>A: 通过B的桥梁

A与C代表的是群内的你我,大家可能相互不认识;
B代表的是开智,是你我之间的桥梁;

群内小伙伴们基于开智平台:

这ABC法则其实也是销售过程中的黄金法则,但群内小伙伴们课程结对、信息交流、推荐等行为,有时我常思考自己在工作当中的运用。

例如:推崇模式


四.斜杠青年

Slash 这个词我觉得在开智中其实很多人都是,例如大家知道的Oliver Ding老师,他既是

信息架构师、品牌咨询顾问、设计师、也是一位blogger、citizen curator,还是导师、专栏作者、70%的公益企业家、thinker。

多重身份的转换、多个领域的涉及,在新工作观的工作群中,Oliver Ding老师分享了一篇斜杠青年、组合工作和英才生涯(对这块领域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下)

刚好之前有看一本书Tina selig 写给儿子的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

我的头像我的头像

Tina selig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把就是IDEO创新设计公司提出的“T-Shaped People ”概念引入介绍给大家,我觉得刚好跟Olvier Ding老师写的这篇文相对应。

什么是 “T-Shaped People” 呢?翻译过来可以用“”字来解释

Slash说的是多重职业将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但成为真正的Slash还有一个前提:你得先是一个Anchor。

那么关键来了,应该如何做呢?

结合自己的工作以及个人的发展,我自己是这样做的:

其实在开智学习到的很多知识,我觉得一篇很难写完啊,例如最小模型、最小行动、最小故事、Github的使用等等,太多了,但以上四点是我自己在这一年多中感受最深的。


你的心智模式如何?

问:

我有了想法,为什么难以执行下去?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的?当时做了什么事情?

答:


问:

我在学习路上,难以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如何进行选择的?

答:

还是刚刚说的:

问:

我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对自己影响较大的社交媒体或者人与书。

答: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对自己影响较大的社交媒体或者人与书

毋容置疑:开智社群


问:

我为什么常常觉得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如何寻找意义感以及战胜枯燥。

答:

因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过程让你看不到学习给你带来的利益或者成就感。

关于如何寻找意义感和战胜枯燥,个人觉得还是那句话:输出是更精准的输入,把你学的知识分享出去吧,无论是文字输出还是公众演讲。


问:

我如何让自学能够带来经济收益?学习的乐趣如何变现的?

答:

共享经济啊,分答、在行等多种平台上的个人经验分享就是很好学习变现的平台展示。


问:

学习的各个流程,诸如搜索、组织、表达,是否有一些自己经常使用的独特模式?

答:


问:

你听我聊过,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概念是什么?

答:

最小行动,


问:

你跟我面对面接触过了吗?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答:

接触过两次,深圳的两次聚会

印象深刻的是:知识体系的庞大以及完整性、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输出的效率。


问:

你听我推荐的哪本书,印象最深刻?

答: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未参加写作班之前,从来不知道原来她的文章里句子的分解如此有趣。


问:

你对我哪句话印象最深刻?

答:

时间的复利


推荐三本图书

一.认识商业

认识商业认识商业

威廉•尼科尔斯(William Nickels)主写的 认识商业 指导实用性的商业技能之书,其中有一部分讲到“你有可以用来赚钱的爱好吗?” 跟我们之前讨论到的Slash 斜杠青年有共性之处。

如何提高自己的商业竞争力?找准自己的定位?等商业技能GET。

二.解忧禅绕画

解忧禅绕画解忧禅绕画

禅绕画是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

解忧舒压:禅绕画被誉为来自美国的心灵艺术,是一种线条艺术,盘曲缠绕的线条构成了禅绕画的基本纹样,多种纹样的自由组合则构成了 一幅完整的禅绕画。绘制禅绕画可以使人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释放出压力,达到身心平和。

三.艺术的故事

艺术的故事艺术的故事

贡布里希 (Sir E.H.Gombrich) 写的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