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面面观
业内最近又开始了三季度的检查了。在本行业从业时间长了,对于这样的检查现在应对的是得心应手,也开始对各种外部检查督察的情形考量了起来。
外部的检查,其实是来源于主管部门任务清单。比如这个行业的主管部门就有很多个,医疗资质类主管就是某委,医药物料管辖就是某监督局,业务技术类管辖就是某中心,卫生监督方面则是某监督所,具有处罚执法功能。
对于这些主管部门,大部分来这里是例行公事,类似于巡查巡视,派过来的人员,就是从公立机构里按照级别存的专家,这个机构几个,那个机构几个,临到检查的时候就是抽调人员执行检查任务。
检查人员的组成很有讲究,几个主管部门都要有一个人员在内,组成四五个人的小组。其实发挥作用的通常是那么一两个。
迎检其实讲究也是可多,有很多检查他明明没有什么用,但是专家还是要往条文上搬。
总共只有五米的通道,专家非要在通道上方悬挂消防指示灯。总共只有10个人的办公室,他说得去贴一下逃生路线。仓库里只有两桶酒精,但是专家说不管是一桶酒精还是一箱酒精,防爆柜都是必须要置办的……
其实,基于规模和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没必要其实就是他们的安全隐患。
我们只能承诺马上整改。
基于检查的目的不同,检查风格也各不相同。
基于飞行检查,不打招呼不吭气的,一般都是有相当严重的问题要去追究责任。比如反腐这块,就很严重。如果仅仅是检查技术问题的话,这就不需要太担心,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基于例行检查的,那就是拉起来的组合队伍,风风火火的来,风风火火的走。一群人在现场只为找一些问题出来好写在报告里面。
基于项目申请的审核性检查,那就松弛多了,专家们一个个坐在会议室听汇报,吃水果。条款一条条过。最后问题不大就开具整改通知,整改完毕就立项通过。
总结起来就是,必须要找点毛病来,你不可能做的完美的,只为报告上的内容不能是空白的。
各部门检查一遍又一遍,以至于成了专门迎检的御用人选,有时到了饭点必须客气留一下检查的人员,他们也是匆匆拒绝,越多的检查队伍,越是不可能留下吃饭。
今天本来安排一天的检查,半天可走完了,他们也有他们的打算。
东边日出西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