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论语大讲堂国学文化

付先生读《论语》【01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2019-08

2019-08-24  本文已影响2人  请叫我付先生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付先生曰:

这是《论语》中的千古名句之一了。

“道”,是什么?

“道”是自然之理,是人生大道,是天命,是天理。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孔子求的“道”是什么呢?宋朝有位大儒说过这么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可以概括孔子乃至历代儒生所追求的“大道”了。

不论孔孟,还是今天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我们自身的道,一路跌跌撞撞,一路摸爬滚打,但是这条路却是无限长的,但是我们的人生却是有限的。可如果我们能够得知自己的道,哪怕死了,心里也是满足的。因为,我想当我们知道“道”的时候,我们的这一生就圆满无缺了。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

付先生曰:

什么叫“有志于道”,就是要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使命感。像上面说的,每个人生来带有自己的天命,我们的任务是要完成自己的天命,而不是去跟别人攀比。为什么“耻恶衣恶食者”,就是我们去跟别人攀比。

与别人攀比是这个世上最可怜的事情,因为这显得自己是自卑的,自己心里是不安的。儒生需要的是一种风骨,这种风骨是不论自己所处环境如何,自己光景如何,都怡然自得的那种。好似陋巷君子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我们需要时刻在磨砺上用功夫,而不是在攀比上用功夫。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付先生曰:

适,莫——这两字讲法很多,有的解为“亲疏厚薄”,“无适无莫”便是“情无亲疏厚薄”。有的解为“敌对与羡慕”,“无适(读为敌)无莫(读为慕)”便是“无所为仇,无所欣羡”。

朱熹的注,“适”,是《春秋》中“吾谁是从”的“适”。“莫”,是不肯。“比”,是从。那么,“无适也,无莫也”,理解成白话,就是“无可无不可”。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模棱两可,于是,孔子说,在这可与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举个例,那贫富来说,我们既不羡慕别人富有,也不仇富,一切以义为标准。那么“义”又是什么呢?

这里的“义”,有一种中庸的味道。得其正,致中和。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付先生曰:

“怀”,即思念,念念不忘,随时随地注意的意思。

“君子怀德”,就是君子念念不忘的都是德性,关注自己,管住自己。“小人怀土”,“土”,是乡土,引申为安居之处。换言之,小人溺于安逸。也就是君子自律,小人任性。

“君子怀刑”,“刑”,即法度。君子关心法度,唯恐自己犯法害法。“小人怀惠”,就是说,小人时时刻刻想的都是贪图利益。只想着利益,自然会疏忽法度。

所以《中庸》说,君子戒慎恐惧,小人无忌惮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