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战争影剧人生

《巴坦战役》回避日军锋芒,《反攻巴坦》期盼美军反攻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18人  笑独行

《巴坦战役》回避日军锋芒,《反攻巴坦》期盼美军反攻

@笑独行[编评]

【《巴坦战役》笑独行解题】

《巴坦战役》(Bataan,美国,1943)

战时拍摄早期二战经典。美国导演泰·加尼特(Tay Garnett)代表作。1942年马尼拉沦陷后的吕宋岛巴坦半岛,由上尉领衔的13人巡逻队受命炸毁一座位于峡谷上的石墩木梁大桥,尽可能长时间阻止日军涌向巴坦……13勇士最后全部杀身成仁,其中有美国人、印第安人和菲律宾人,有步兵、飞行员、水兵、工兵、侦察兵、化学兵、通信兵、医务兵、炊事兵……目无全牛的战场,防不胜防的敌人,孤立无援的战争。气氛营造出色,人物形象生动。简单紧张,低调醒目。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乔治·墨菲(George Murphy)、托马斯·米切尔(Thomas Mitchell)、劳埃德·诺兰(Lloyd Nolan)、李·鲍曼(Lee Bowman)、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戴西·阿纳兹(Desi Arnaz)等主演。

笑独行补注:Bataan旧译巴丹或班丹。巴坦战役为菲律宾战役的一部分。史载吕宋岛美菲守军于1941年12月26日向巴坦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撤退,拟作长期抵抗。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1月9日,日军进攻巴坦;4月9日,日军占领巴坦,美菲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投降。该影片似乎旨在告诉人们,并不是美军无能,而是日军太凶猛了!中文网络上的该影片剧情梗概多混同于《反攻巴坦》(Back to Bataan,1945)。该影片IMDb评分为7.1分。

【《巴坦战役》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巴坦战役》回避日军锋芒,《反攻巴坦》期盼美军反攻 《巴坦战役》回避日军锋芒,《反攻巴坦》期盼美军反攻

【《反攻巴坦》笑独行解题】

《反攻巴坦》(Back to Bataan, or The Invisible Army,反攻班丹岛、重返巴丹,美国,1945)

战时拍摄早期二战经典彩色片。美国导演爱德华·迪麦特雷克(Edward Dmytryk)代表作。1942年至1944年的吕宋岛巴坦半岛,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奉命组织游击队参与对日作战,并在美菲军投降、巴坦失陷后坚持敌后抗战,终在两年半后迎来美军反攻的故事。影片以美军解救甲万那端(Cabanatuan)日军战俘营美军战俘为引子和尾声,故事着重表现了菲律宾爱国者为自由而战的民族精神。相当生动,有点感人。约翰·韦恩(John Wayne)、安东尼·奎恩(Anthony Quinn)、比尤拉·邦蒂(Beulah Bondi)、费莉·法兰奎尔利(Fely Franquelli)、达奇·路易('Ducky' Louie)等主演。

笑独行补注:Bataan旧译巴丹或班丹,“Back to Bataan”在该影片中事实上主要是一种期盼。史载美军于1944年10月20日登陆莱特岛,于1945年1月9日登陆吕宋岛。影片中在马尼拉电台做主持人的菲律宾美女对她有着民族英雄祖父的爱人说,“我们不等待任何人回来。我们不要将自由当成一件礼物,我们要为它而战、为它而死。”中文网络上的电影资料或有将该影片与《巴坦战役》(Bataan,1943)相混者,又有将英文片名误作“Bank to Bataan”者。在下所见为画质较差的胶片版D5影碟,中文片名不适当地译作“巴坦战役”。

【《反攻巴坦》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巴坦战役》回避日军锋芒,《反攻巴坦》期盼美军反攻 《巴坦战役》回避日军锋芒,《反攻巴坦》期盼美军反攻

【影片历史背景】

菲律宾战役(1941~1942)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1年12月~1942年5月在菲律宾群岛实施的登陆战役。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亚洲最大的空军、海军军事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安全。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夺取美军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创造条件。日军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在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兵适时前移,以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担任菲律宾进攻作战任务的是日本陆军第14集团军(司令为本间雅晴中将,辖第16、第48师和第65旅,约5.7万人),负责支援的有海军第3舰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第11航空舰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和陆军第5飞行集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共有作战舰艇50余艘、飞机500余架。菲律宾守军为驻菲美军和当地部队。为加强防御、阻止日军南进,1941年7月美国在菲律宾建立远东美军司令部,由D.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同时向菲增加兵力并加紧构筑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的工事。作战开始时,美、菲共有陆军近14万人,其中美军1.9万人、菲军包括民兵共12万人,飞机277架(其中可作战的142架),海军为1个混合舰队(司令为T.C.哈特上将),作战舰艇40余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出动陆海军航空兵连续轰炸达沃、碧瑶、伊巴、克拉克等处美军基地和机场,击毁B-17等作战飞机约100架,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10~11日,日军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

  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J.M.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此役,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日军先发制人,实施航空火力突击,夺取制海制空权;陆海军协同作战,多点登陆,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航空兵迅速前移,配合陆军地面行动;以及陆军先北后南、南北夹击的岛屿进攻行动等,为达成战役目的提供了保证。

菲律宾战役(1944~1945)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于1944年10月~1945年7月在菲律宾群岛对日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1944年夏美军占领马里亚纳和新几内亚后,决定首先夺取莱特岛,尔后占领整个菲律宾,以切断日本本土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海上交通线,建立进军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日军大本营为固守这一战略基地,决定实施“捷1号”作战,与美军决一死战。为此,日军在菲律宾成立陆军第14方面军,由山下奉文上将出任司令,下辖第35集团军(司令为铃木宗作中将)等部队,计8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4个独立混成旅,共35万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为丰田副武海军上将)的第3、第2、第5舰队(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35艘、潜艇17艘)和陆军第4航空军及海军航空兵提供支援。美军由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D.麦克阿瑟上将统一指挥,参战兵力为陆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W.克鲁格中将,辖2个军)、第8集团军一部及特种兵部队共28万余人,由海军第3、第7舰队(司令分别为W.F.哈尔西海军上将和T.C.金凯德海军中将,共有航空母舰3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144艘、潜艇29艘、登陆舰和运输舰650艘)和陆军第5、第13航空队及澳大利亚航空队提供支援,共有飞机约2500架。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美军航空兵连续空袭菲律宾、台湾和冲绳等地,炸毁大量日机,夺得制空权。10月10~15日,美军先后从马努斯岛和荷兰迪亚(今查亚普拉)出发,17~18日夺取莱特湾口3个小岛。20日,美军以第10、第24军各两个师组成北部和南部突击集团,分别在莱特岛东岸的塔克洛班和杜拉格登陆,向守岛日军(第35集团军第16师及勤务部队,约2万人)发起进攻。日军集中飞机几百架攻击美军登陆舰船,但收效不大。美军当日上陆逾10万人,占领宽20公里、纵深18公里的登陆场,随后将日军分割于卡里加拉、布拉文等地区。日军实施“捷1号”作战,调集陆海空兵力与美军决战。10月23~26日,双方海军在莱特湾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海战,美军以较小代价取得重大胜利。10月底起,日军第1、第26师和第68旅等部增援莱特,至12月初岛上兵力达7.5万余人,并有舰艇79艘和飞机几百架配合作战。此时,美军已上陆2个军共17.4万余人,并有约700艘舰艇和4700架飞机负责输送和掩护。日军在纵深顽强抵抗,并使用特攻飞机和特攻艇攻击美军舰船,战局一度出现胶着状态。12月7日,美军第7师从西海岸奥尔莫克湾登陆,在海空军配合下东西夹击,终于突破日军防线。25日,守岛日军大部被歼,结束有组织的抵抗。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为取得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于12月15日占领民都洛岛。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在海空军支援下从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尔后一路(第1军为主)向北吕宋进攻,另一路(第14军为主)向马尼拉方向推进。为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各部队同时向马尼拉进逼,经1个月巷战于3月3日攻占该市。随后,美军发展进攻,将残余日军压缩在吕宋北部、克拉克以西和马尼拉以东山区。在美军包围下,日军供应断绝,疾病流行,大批减员。与此同时,美第8集团军还先后夺取菲律宾南部的巴拉望、棉兰老、班乃、内格罗斯等岛屿。至7月上旬,菲律宾群岛的大规模战斗行动结束。

    此役,日军被歼45万人, 损失舰艇68艘、飞机约7000架 (其中特攻飞机700余架);美军伤亡6.2万余 人,损失大型舰只21艘、飞机900余架。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切断日本掠夺南洋战略物资的海上运输线,为盟军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条件。

(2008年11月编评,原题《<巴坦战役>与<反攻巴坦>:日军来势汹汹,美军退避三舍——两部反映巴坦战役的早期二战经典评介》)

【《巴坦战役》与《反攻巴坦》:日军来势汹汹,美军退避三舍_编评:笑独行_笑独行的豆瓣日志2008-11-07 23:40:5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