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
【标题】自卑
【字数】3871
【正文】
【自卑情结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为自卑而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反应,化腐朽为神奇!】
一、自卑的产生:
【五岁前儿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能够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和任务,阿德勒将之称为“生活方式”。他们已经形成了个人最为根深蒂固,也最恒定的概念,知道能对世界和自身期待些什么。
在这一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存在生理缺陷,那么他将很容易经受苦楚和陷入对自身缺陷的过度关注中,除非有某位亲近之人的引导,否则他们很容易过度重视缺陷,而忽视自身拥有的其他与常人无异甚至优于常人的地方。
第二种情况就是被溺爱。这令他们认为自己的意愿就是金科玉律,当他不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其他人不再优先照顾他们的感受时,巨大的失落感会让他感觉遭到了全世界的背叛。被宠溺的人长大后可能戴上冠冕堂皇的良善面具,或者变得非常“可爱”,却只是为了伺机左右他人,而不是与人平等协作。
第三种容易带来错误观念的童年经历就是被忽视,这样的儿童无从得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与善意的能力。】
我想了一下自己最早的记忆,怎么感觉是在我们的院子里大人都在忙着干活,车上一个小婴儿在撕心裂肺地哭,这个婴儿应该不是我,这个画面是我看到的画面。
1、来自母亲
【从出生的那刻起,在若干个月里,母亲都扮演着婴儿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几乎完全依赖母亲。】
母爱是伟大的,是给予孩子温暖、力量的源泉。
母爱之于孩子,也必须有界限,什么事情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要制止孩子。在爱与教育之间的度太重要了!
假如父母没有做好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准备,在孩子到来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诸如看到孩子心情烦躁、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小东西来到身边、认为她是累赘,没有办法接受之类的情况出现。
另外还有老一辈的传统思想,重男轻女,以致于很多母亲生了女孩被公公婆婆嫌弃,当母亲背负压力的时候,可想而知传给孩子的是怎样的感觉。
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家7个孩子,其中的前6个都是女孩,老7是男孩!而往往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没有姐姐更让父母争光。
原因是父母宝贝儿子,儿子的一切都有姐姐顶。“大的让着小的”本身也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在这种规矩中,其实让老小的这一批孩子们少了很多责任和独立的能力。不得不说值得我们反思!
2、 父亲
【作为被婴儿信任的第一个人,母亲需要在得到信任后,将孩子的兴趣扩展到包括父亲在内的其他人身上。否则孩子就会过度紧张与母亲之间的联系,认为母亲是自己一个人的,对于他今后发展社会兴趣会有阻碍。】
在社会中,很多父亲每天很忙,顾不得跟孩子一起玩耍,错过很多孩子的重要时刻。
当今新时代的爸爸们,这一点已经表现很好,每个爸爸利用周末和家人一起进行“家庭日”。
有个邻居,她是全职妈妈,每天自己带儿子,已经带儿子游遍大半个中国。她说爸爸每天六点走晚上九点多到家,偶尔早晨送孩子。爸爸会抽出周末一天和他们在一起享受周末时光。
听她这样讲感觉父亲也真是不容易,需要挣钱养家,但也不想错过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能陪伴就陪伴吧!时光匆匆!
3、父母关系:
【如果父母的婚姻不愉快,孩子就会危机重重。儿童最初看到的他人合作就是父母间的合作,如果他们本身的合作就很薄弱,自然很难指望他们教会孩子如何合作。如果孩子看见父母之间的分歧,他们也会很熟练地利用这些分歧挑起父母间的争夺。】
孩子是敏感的,在小时候父母双方谁的决定对自己有利就会听谁的。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
很多父母感情出现危机为了孩子选择高考后离婚、分道扬镳的不在少数,他们以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还,孰不知那种家庭的氛围和假装的热情,孩子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孩子、爸爸、妈妈!
完整的一家人!完美的组合!
4、学校:
【教师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的作用与母亲类似——在新的环境中与孩子建立起纽带,赢取他们的关注和信任,进而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时常听家长说,孩子上学的几年遇到一个好老师真的很幸运。
同事的儿子作文总是他的拉分项,后来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语文老师,几句话似乎就把他的思维打开了,当然也是平时积累多,但是自此他的作文总是提分项。由原来的作文扣15-20分,变为最多扣2分。
跟着一个好老师,打通你的人督六脉,也许一句话就点醒了梦中人。
我感觉赵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早一点进入格局 早一点开悟!
5、自卑感与优越感
【孩子在上述的各种困境中很容易引导自己错误地解读了经历的意义,从而产生自己不好、不行、不被需要、不被爱的认知,并因此引发自卑。】
经常听到有些做生意的人张口闭口就是“亿”的事情,经常提的人也许是对它的渴望而不是内心真正的踏实。
另外一种,寻找存在感,总是会觉得身边人都需要帮助,像无头苍蝇一样随意乱帮助别人,这也是自卑的表现,希望别人关注自己,说自己好,得到别人的认可又怎么样呢?最重要的是自我肯定啊!
6、自卑来源
(1)早期记忆
【记忆中自己人生最早的画面是什么,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他们自卑感的来源。
在这里必须重申的是,经验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如何看待它们的。
要了解个体理解生命的特有方法始于何时,以及要揭示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对生命的态度的,早期童年记忆格外有用。】
(2)梦境
【要解析梦境,阿德勒认为我们要现有这样的意识:认识到性格是具有一惯性的,以及个体的思想、言辞、行为所具有的统一性。
他认为梦境是对生活方式的强化。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紧张感,并且确定已经为我们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那么我们的睡眠就不会受到干扰。梦也是一种对于平静睡眠的干扰。】
小时候总是说掉进深渊里,就是长个的表现。
从心理学是另一番解读,警告自己将要做事的可怕性。
① 飞翔的梦
它们常常给人留下一种轻快的心情,让人充满勇气,带人们走出沉郁,变得激昂。在它们所描绘的场景中,困难被克服,优越感来得轻而易举。
这类梦中都包含了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问题是:“我该继续还是停下来?”答案是:“前面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阻碍。”
② 跌落的梦
它所体现的是更趋于自我保护的心态,比起努力克服困难来,更加害怕失败。
就像我们常教小孩子:“不要爬那么高!”、“离火远一点!”这是一种警告和预防,这些警告务求让人远离危险,但也可能让人变成懦夫。
③ 考试的梦
年纪很大的人也会做考试的梦,甚至有人会梦到多年前早就成功通关的科目。
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梦的含义是:“你还没有准备好面对即将来临的问题。”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含义却是:“你以前已经通过了这个考试,所以现在也一样能考过。”
④ 不能动弹或赶不上火车的梦
人如果一再梦到自己不能动弹或是赶不上火车,其中的含义通常都是:“如果不用自己出手问题就能消失,那我会很高兴的。我一定要绕个弯,一定要多迟到一会儿,这样就不用面对这个麻烦了。”
原来梦也是心理的反应,这几种梦我都做过。现在想来还这是这么回事。
别逃避,面对且解决!
二、自卑出现的情景:
1、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常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觉得不再有权时刻监督他们。如果父母还想要继续像以前一样盯着他们,他们就会尽力逃脱控制。
如果孩子学会将自己看作社会成员中平等的一分子,明白自己贡献社群的责任,特别是学会将异性视为平等的同伴,青春期会给予他们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他们将能够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成年生活问题的答案。
2、犯罪
犯罪分子都没有被正确地抚育成长,并培养起正确的合作精神。他们通常对他人不感兴趣,他们的合作止步在一定程度上,当合作精神消耗殆尽,他们就去犯罪了。
要改造他们,只能是向他们证明,他仍然具备合作的能力,并向他指出在估量生命意义时他所犯的错误。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回溯过往,找到他幼年时期已形成的误解,才能说服他。
3、工作
① 儿童期如果猝不及防地遭遇病痛或死亡问题,他们会对这类问题持有强烈的兴趣,他们长大后会想要当医生、护士或药剂师。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验,有时候却会树立孩子们用艺术或文学创作超越死亡的雄心,或让他们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
② 儿童最常见的一种追求是要超越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亲。例如父亲当警察的,孩子常想要成为律师或法官;母亲是教师的,孩子就想成为大学教授等等。
③ 如果家里将钱看得太重,孩子就可能只凭收入高低来判断工作价值。如此,就算拜金之下还残存有一丝社会兴趣,他们的行为对人类也不会有太多贡献。
4、个体和社会
最古老的人类追求就是与人结伴。也恰如宗教一直要求信众的一项重要责任——“爱你的邻居”,都是要增进我们对人类伙伴的兴趣。
5、婚姻
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对自身处境的解读。有部分人,也许他们和父母一起的家庭生活体验并不愉快,但这只会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家庭中做得更好。
三、超越自卑
1、找到生命的意义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种样本,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难再自卑下去。
2、合作
如果过往的经历,为我们总结的惯用经验是错误的合作方式,或者是根本无法与人合作的方式,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清自己曾经是如何解读它们,并将之化为经验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回到经历本身,重新从中提取经验和解读,改变现有的处事模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从而将自己拖出自卑的丛林,实现更美好的人生。
【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着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擦掉自己设下的圈套,抬头看看敞亮的天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