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从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看到一句话: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诉苦,80%的人不关心,20%的人看笑话。
的确,这无关人情淡薄,只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心酸,自己的事尚且心力不足,哪还有精力去顾及别人的事情。
在黯淡无光的日子里,默默努力,静静坚强和成长,才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
1
世上没有感同身受
余秋雨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不相熟的人之间,连最亲近的人好像也没逃掉。
作家拾遗在文章中讲过一位同事的故事。
同事生了小孩后,得了产后抑郁,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崩溃大哭,
一开始,老公还能理解,但后来,他实在难以忍受:
你不要这样闹了好不好,很烦人。
同事又叫来妈妈照顾自己,一段时间过后,
妈妈也受不了:我以前生你的时候也产后抑郁,可也没有像你这样歇斯底里,你就不能忍一忍吗?
同事委屈得直掉泪: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我就是控制不了。
看吧,不要奢求别人的理解,不要强求别人的感同身受。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写过的一段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苦自己尝,累自己挨着。
2
成年人各有各的苦楚
听过一句话:你不是我,没走过我走过的路,怎知我的辛苦和难过。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困顿和痛苦,
外人看到的永远是光鲜亮丽的表面,至于真实的一面,
也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
工作中受了委屈,自己努力解释,在别人看来你就是故作矫情,小题大做。
突然遇到一件事情,你觉着天都要塌了,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好多事情就是这样,我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我也无能无力。
看到一个杂志社上刊登的,关于一个男人创业的故事。
刚开始成功的时候,身边的人不管以前关系亲近还是疏远,
都纷纷竭力靠近他,希望可以得到一些指点。
在他身上获得了想要的东西,大家也愿意提供所谓的情绪价值。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男人破产了。
他没有向身边人借一分钱,也没有把自己的遭遇再和别人说,也没再解释什么。
他心里很清楚,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唯一应该做的就是重新爬起来。
过程很艰辛,但他只能靠自己。
就像余华那句话说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然后一觉醒来,又是信心满满。
自己的路最终要靠着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3
熬过所有的苦,你才能尝到甘甜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最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度过的?
高赞回答:其实没有任何技巧,就是一个人笨笨地熬。
演员张颂文在还没有知名度以前,就是处于这种状态,一直默默努力,打磨演技。
入行前10年,他收入微薄,甚至每天去菜市场买剩菜生活。
有一年,他跑了300多个剧组,也没拿到一个角色。
有媒体曾以《入行20年,买不起房,租住在北京远郊区》道出了他真实生活的一面。
面对网友的同情和好意,张颂文回应说:
“搬到了远郊的农村平房,一住就是11年,很苦吗?
抱歉我并没有,来过我家的朋友都知道,我租的平房虽然质朴但被我收拾的非常舒适。
我的情况没什么好讨论的,因为这个行业绝大多数人都这样,幸运的人会等到春暖花开,
不幸运的话,就只是一份杯水车薪的工作而已。
但没人逼你做这个,自己选的,所以一定是乐在其中吧。”
谁的生活都有不顺和迷茫的时候,一味回避,堆积的阻碍可能会更多。
迎上去,一点一点分解和处理,艰难困阻也会慢慢变成坦途,助力自己走向下一个高度。
正如《银魂》中有句台词所说:
人不是什么时候都活的光明正大,本想抬头挺胸前进,却不知道何时就会沾一身泥土。
不过,即使那样也能坚持走下去的话总有一天泥巴会干燥掉落的。
季羡林先生在《悲喜自渡》中,写道:在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游客,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在失意困苦时,调整心态,自愈自强。
当你历经伤痛,将生活的酸楚酿成甘醇的美酒,你的人生也终将迎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