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

【你造吗?】我们该相信逻辑还是感觉?

2015-05-08  本文已影响1405人  亮子老湿

假如我们正在一个画廊挑选一副画,逻辑会怎么选择?首先会问自己为什么要买这幅画?是为了投资还是为了装饰家里,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的话,逻辑会列出影响这幅画价值的各项指标,如作者、过去这幅画的价格、目前市场对这类型画作的评价、稀缺程度等等。感觉会怎么选择呢?感觉只会感觉,看FEEL。

逻辑是用脑,感觉是用心。

假如我们正在构思一本小说,逻辑会怎么选择?首选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写小说?是练笔还是赚钱?如果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话,逻辑会先看看各大榜单,最近市面上流行的小说都是哪些类型?他们的语言风格有什么共同点?哪些平台更容易赚钱?最适合目前我的现状?等等。感觉会怎么选择呢?感觉会想象小说完成以后,自己在哪?也许自己正在最大的书店开签售会,现场来了很多人,尽管现场很拥挤,很嘈杂,但我很高兴他们会喜欢这本书,感觉会想象自己奋笔疾书时的情境,听到那时敲打键盘的声音,闻到旁边咖啡的香气,自己心里的那份满足。

逻辑是用脑,感觉是用心。

逻辑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例如物理学公式,只要有任何一种试验能推翻这条公式,那么它就是一直成立的。逻辑讲究的是因果和证据。感觉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是我们成长至今我们庞大的记忆沉淀,有的是在意识里,更多的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例如有时候我们听到一首歌会很忧伤,除了歌曲本身的旋律因素以外,还有可能就是勾起了你曾经的一段记忆。

当我们在面临一个又一个选择的时候,该如何运用逻辑和感觉?更应该相信谁?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了半年之久。在刚刚辞职的时候就对自己说,一定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标准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了找一份有收入的工作,先养活自己再说。再最后选择工作的时候,心里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自己感觉不好,总觉得是不得已,总觉得又会像上次一样,一方面自己的生活现状摆在面前,你不得不先迁就。

这时,逻辑其实挺管用。抛开对工作的感觉,客观的分析你所要面试的岗位和目前你能力的位置,衡量之间的差距,制定提升计划、对该公司的调研方式、面试计划等,其实在理论上是可以搞定你想要的工作的,除非是有岗位上的硬伤。就算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而你本身没有任何美术功底,该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这时的感觉好像是个累赘,不停地出来给自己泼凉水。

但有的时候,跟着感觉走要“省力”得多,像《吸引力法则》一书,就是教你怎么用感觉是心想事成,去想象事成之后的所看、所听、所闻,而后只用全力以赴去经历,来什么干什么,反正始终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有一种选择职业的方法,是把自己带入到你入职后的那时那景之中,看自己是否心情愉悦,如果做上一个月呢?如果做上一年呢?如果做上一辈子呢?你是否依然愉悦?但,你凭什么去构想那时的情境了,你没去过那家公司,也不知道你的工作职能和每天的任务是否就是你想象的那样,怎么去模拟?

往往使我们心里已经选择了,才会有各种证明我们选择的理由、情绪产生,而不是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情境,而去选择。

所以,逻辑和感觉我们更该相信谁?更该依靠谁?

感觉并不等于情绪,感觉是更高超的思维方式,我们每天遇到的资讯如果都存储在硬盘上只怕有几万T,只是我们意识不到,真正意识到的不过千分之一,而其他的都存储在潜意识里,感觉正是调用这些资讯的技术。

逻辑呢?是一种利用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依靠的是强大的思维能力,就算大脑里没有资讯可以调用,但是有方法去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两者,就像科学家和艺术家,我们又怎么能去说两者孰优孰劣?

…… ……

…… ……

其实,两者有个共同的归属叫做宗教。

今天实在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逻辑与感觉也确实困扰我,到底我们的选择更依赖于谁?

而谁又更靠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