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

#我的五千年#《史记》第3天:农牧冲突是世界文明大课题

2020-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叫陈庆红

陕甘地区,黄帝成为了地区的共主,并击退来自东方九黎部落蚩尤的威胁。

我们知道后来很多皇帝都有巡视的行为,汉武帝、隋炀帝、乾隆。读《尚书·禹贡》以为大禹最早,没曾想黄帝也有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榖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东至于海,海是东海,丸山相传在山东临朐,岱宗即泰山。这是东边。登高望远,千里江山。

西边,黄帝登上了空桐山和鸡头山,二山在甘肃平凉。传说中广成子在这里学道,黄帝问道广成子。这似乎有点穿越了。

南方的江是长江,熊山和湘山在湖南益阳市。

荤粥,这个词陌生,游牧民族,汉代称为匈奴。农牧斗争与融合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大课题。

黄帝在釜山,今天河北涿鹿一带,驱逐游牧民族,朝会诸侯,和验身份,在涿鹿山下平原筑城建都。天子守国门?!

四至大致如下图。刚好是最容易到达的几个地方。自中原向西沿黄河和渭河平原,过西安到空桐。沿黄河向东是泰山丸山。华北平原向北是河北张家口,一直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路线之一。自中原南下,南襄盆地,沿着汉水南下就到了长江中游。

图1:传说中黄帝去过的地方

黄帝是否真到过这些地方不重要,四至代表了当时对世界的认识。从考古学上看,似乎也代表着中原龙山文化向四方的传播过程(图2)。龙山文化呈现出强烈的融合特征:作为西去东来南上北下的大通道,龙山文化具有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地理优势。当时的龙山文化的地理位置或许相当于今天的武汉。

图2:龙山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中国考古学

此时危机四伏。

黄帝迁移往来,没有固定的居所,用兵营围绕为防卫。辕门一词可能就因为轩辕黄帝。黄帝用云来命名百官,军队也被称为云师。应劭说黄帝受命的时候,天空有云祥瑞,于是黄帝以云纪事。

图3:辕门示例

黄帝设置左右大监,监察万国。万国和同,很多都参与了黄帝主持的鬼神山川封禅祭祀大典。黄帝获得了宝鼎,推算日月节气历数。农耕文明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历法。他任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众民。

《帝皇世纪》传说:黄帝梦见大风把天底下的尘垢都吹走了,又梦到有人拿车千钧的弩,驱赶数万群的羊。黄帝醒来感叹:风为号令,垢去掉土就是后。能使千钧弩的是大力士,能赶羊为牧民。黄帝于是占卜,在海边找到风后,在大湖边找到力牧,任命为大将。

巡视天下,封禅有点像动物划领地的意味,昭告天下。设置百官以治理。接着是制度建设。

黄帝顺应天地法则,阴阳变化,制定民众生死的礼仪制度,免去民众存亡的难处。存亡之难,全注全译版本翻译为研究国家存亡的道理。《史记正义》认为是跟“死生之说”的逻辑下来,黄帝之前,没有衣裳屋宇。到了黄帝建造房子,缝制衣服,安排殡葬,所以民众没有存亡之难。后者逻辑上更顺一些。

房屋衣服在黄帝之前肯定存在了,这里或许是制度上的要求。

黄帝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有两解,中华书局版说黄帝的德行遍及,所以日月扬光,上天不降下灾祸,海水不行波澜,山里出珍宝。这是圣人的功德和祥瑞。全注全译版解旁罗为广泛研究。两种世界观。

黄帝勤观察勤思考,教导民众,江湖沼泽山林原野都制定了收成与禁捕的时间,水火材物使用有节制。因为享有土德的祥瑞,人称黄帝。

打完,收工。

to be continue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