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我|心理读书营9月读书(13)
《天黑前的夏天》又翻完了一遍,不得不说,万分佩服自己:因为看完后,第一反应是:啊?本书结尾居然是这样的吗?我第一遍到底看的什么?只好说,我还是我,但我已不是那个看完第一遍的我了。
隔的日子有点远,那时候留有印象的是凯特出去溜达了一个夏天,我一直盼着最后会发生点什么,结果又回家了,愣了好久,这个结局,似乎就该这样。这次看到结尾,凯特是回家了,但是凯特是做完了梦——完成了一趟心灵的旅程才回家的,而且她是要回家发表一个声明,她决定将她选择的范围决定在如何对待自己的头发上。
她说完头发的事,想了一通头发对于自己的意义,莫琳将自己的头发剪了,用剪下的头发做了一个娃娃,我差点要哭出来,但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哭,是头发的意义吗?是因为凯特的经历让莫琳最终做出了选择吗?她剪掉的头发意味着剪掉了因为凯特和她的分离引起的情绪?还是剪掉了对菲利普的眷恋?还是感动于莫琳用凯特所寄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关于头发的部分,很触动,曾经我想过,为什么头发长在头皮上,但可以随意剪掉而没有任何感觉,还有指甲,明明小娃娃剪指甲时是有感觉的,长大以后剪指甲就没什么感觉了呢?当我发现这一点时是很震惊的,或许小娃娃能感觉到指甲与指头的分离的痛感,至于头发,没有。头发从身体的皮囊毛孔中长出来,无痛感,是被身体抛弃之物吗?它为什么没有感觉?为什么人们对它的情感是却又那样复杂和深沉?它所象征的内容似乎极其丰富,自古以来,老人,男人,女人,小孩,似乎都对头发有不同程度的迷恋,曾经惊讶于换一种发型之后,似乎换了一个人,当然,与我而言,换了的感觉仅限于理发店里理完发的那一刻,后来觉得自己真的弄不好头发,干脆一把抓放到后脑勺了。
此刻,因为凯特的思考,引起了我一种淡淡的忧伤,它自身体中长出来,它的样貌似乎是内在的样子,或许它粗糙,或许它白发,或许它细腻,或许其中,与内在个性的某个方面有所关联,这样一想,又觉得它值得我们好好关注。不过翻开历史,自古以来,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头发似乎都和文明、理性有关,找来一张图,右边伏羲手中拿着“矩”(方正之道),左边女娲手中拿着“规”(圆融之道),方正圆融之道与头发的精心梳理相得益彰,尽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明礼仪。历史中关于头发的故事罄竹难书,汤用自己的头发和指甲作为祭品代替了自身,为万民请命,于是天降甘露,方数千里。头发可以代表人的整体,这很特别,头发自身体长出来,似乎与身体有关联,但却没有感觉,但却代表自身,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说法,通过头发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大概也能够了解一个人的个性,若真有人这么去做,我觉得也容易接受。从身体里长出来的头发比起手下画出来的画哪个更接近真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