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花

我在用我卑微的力量,让语文的世界更美丽

2018-05-05  本文已影响196人  雪域飞燕

很长时间以来,我是一株乡间的野草。98年中师毕业后,我回到母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一当就是十一年。那里,见证了我的青春和梦想。那时我特别喜欢赛课,从一个乡镇赛到几个乡镇,从几个乡镇赛到县城,从县城赛到市里,就因为赛课,市教研室的领导关注了我。我这个土土的矮个子丫头也算见了点世面。有了教研室两位主任的认可,从此,我就像上了瘾,又参加教学设计、说课、演讲、论文等比赛,其实我只是渴望见到与昨天不一样的自己。后来,当大家都把目光转向我,我诚惶诚恐,我不愿活在太多人的关注里。我更愿意默默地在我自己的田野里散步。

我觉得,一个教师怎么样,学生就可能会怎么样。就像一个家长怎么样,一个孩子就怎么样一样。可以说,教师的修炼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幸福程度。

但说实话,在这样分数被高度追捧的环境里,能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可观的分数,实属不易。但我有自己的底线。

我喜欢精简,所以我不会把我的课打扮成“杨贵妃”。精简的背后其实是繁琐,是细致,是实力。它不是单纯的简单,而是精致的美好。精简的语文课堂需要的是课下对文本解读的真功夫。长期以来,课堂臃肿是语文课的弊病。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就是让课堂瘦下来的好出口。我想细致的文本解读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完全复制给学生。我们要学会在众多的资源中不断提炼和选择,余老师说,对教材要读的深,要教的浅,我想这就是“深入浅出”“大道至简”的教学内涵吧。精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提炼,大浪淘沙,淘出精华。给课堂瘦身,才会实现高效。

我崇尚自由,所以我也愿意给孩子自由。我知道,只有自由了,才会有真正的生长。只有热爱了,才会有美好的希望。所以,我喜欢聊教,是那种开心的聊。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就是师生在语文的世界里开心的一起畅游。我想,板着脸,瞪着眼,皱着眉的模样,一定很难看。那不是我想象的老师的样子。我梦想着修成王君老师的青春靓丽,修成李镇西老师的和蔼可亲,修成培东老师的温文尔雅……会微笑的老师,学生才可与你亲近。不端着架子的老师,学生才会与你心灵相通。能俯下身子的老师,学生才能与你“相濡与共”。我深信,课堂氛围和谐了,才会有平等的对话。举个例子吧,曾经有一个在班级排名前三的学生,在一次有关老师的话题中,公然说“老师该死”,全班惊愕。当时,我也有点傻。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时,男孩子已经泪如泉涌了。几度哽咽,几次停顿,才磕磕绊绊地说了原委。原来,小学的一位老师严重伤害了他,让上初三的他还一直结着心结,至今不能释怀。我想,如果我不给他们话语权,如果我也很严厉,如果我当时就暴躁了,就听不到心声,也看不到伤害。所以我经常在他们的故事里反思自己,也经常在他们纯洁的心灵里窥见不完美的自己,更能在自由中发现每个人的美好之处。

我鼓励合作。一方面源于我看到我家女儿和邻居孩子在一起写作业时的对话和切磋,另一方面我见到过即墨中学的师徒搭对的共长。市里的那次送教下乡活动,我去了景县二中,在那里我第一次亲自感受了搭对的喜悦和精彩,也是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们给学生的掌声其实是给我的最好礼物。我经常说,同桌就是学习上最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情感上最好的黄金搭档。我喜欢看他们在一起相互提问,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笑意盈盈,眼神炯炯,在一起成长,是多好的事情。当我们有意识的退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并成为学习共同体时,学生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我热爱生活,所以喜欢每天用自己热腾腾的生命去感染他们。快乐工作的样子,就是给学生最好的教材。努力发现生活里的美,努力战胜生活中的难,既是一种传递,更是一种教育。没有老师的昂扬生命,哪来课堂上的活力?没有热恋生活的心,哪来真正的写作?当我们把生活和教学的枷锁打通,教学就像开了闸,泄了洪,才有了滔滔不绝之势。当我们自己的心看到了,感受到了,才能引领孩子们去体悟。我开始了教学尝试,经常把生活中的热点、亮点、正能量点搬到课堂,让自己欢腾的生命状态感染熏陶学生,课堂一下子就活了。“你怎么活,就怎么教。”昭君的话,亮瞎了眼,点亮了心。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沙滩上的孩子,一次次把被海浪拍在沙滩上的鱼捡起来,一次次送回到海里。可能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鱼都送回,但只要尽力。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傻,领导看不到你的付出,他只要分数。何必呢?但我笃定,教育需要这样的傻子。这样的“傻人”多了,教育就好了。

有人说,成熟就是发出耀眼但不刺眼的光芒,就是圆润而不刺耳的声音,我心向往之。也有人说,让我们深情地活在这薄情的人间,我深以为然。每个人都会有一地鸡毛的时候,关键是要在鸡零狗碎中优雅的转身。

我很卑微,但我从不自卑。我愿意用我卑微的力量,让语文的世界更美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