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21天阅读原创

绘本讲师训练营【49期】19/21实践原创《葡萄》

2020-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洁sz

43010 王洁

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时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语言活动(或绘本课程)中许多环节的设计立足于孩子的感受,以此引发孩子的思考。

《葡萄》这本图画书是中国原创作品,欣赏它的画面,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狐狸与葡萄》,但是《葡萄》的故事却与《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形成显明的反差——一只积极正面的狐狸并没有精神胜利法,而是用爱心、劳动、智慧和意志力取得成功。

同时,这部作品幽默且蕴含深意,绘本有意把“爱”与“吃”联系起来,与儿童心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又能营造出幽默效果。

因此,活动设计时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抓住孩子的逻辑,让孩子们通过捕捉图片中所提供的线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种葡萄的要点,从而为执着地追求梦想、努力求得成功的小狐狸所感动。



《葡萄》

邓正祺 文•图

明天出版社

适用年龄:4~7岁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葡萄》,能捕捉图片中提供的线索,并讲述狐狸种葡萄的过程。

2.理解故事内涵,知道要想成功就需要像小狐狸种葡萄一样付出爱与努力。

活动准备:课件,绘本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想象故事

看封面,猜猜狐狸想干什么?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孩子们心中的狐狸总是固有的反面角色——狡猾且馋,可这本书的结局恰恰与意料相反。第一个环节给了孩子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又能让孩子带着问题,有兴趣地一步步走进绘本,了解这只不一样的狐狸。

二、欣赏绘本,理解故事

老师边呈现动画边讲述——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勤勤恳恳,种了一园子的葡萄。

为了吃上甜美的葡萄,狐狸勤勤恳恳地劳动,不用说,它最期盼的就是葡萄丰收啦。可是,怎样才能种出最多最甜的葡萄呢?

提问:

1.狐狸为了吃上甜美的葡萄做了些什么?

2.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最后,狐狸得出最权威的一条真理——要有爱。可是怎样才算有爱呢?狐狸决定去请教几位特别有爱的人……

提问:

1.狐狸是如何去请教别人的?

2.怎样才算是“有爱”呢?(一边回忆一边贴上图片,讨论并理解)

针对孩子的回答,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引导孩子感受不同的人对爱的不同理解。

3.讨论怎样按照笔记给葡萄爱。

分组讨论、操作:这些“爱”与葡萄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是小狐狸,你将怎么按照笔记上说的做呢?

请把图片摆一摆、贴一贴、说一说。

4.引导孩子表达、交流。尝试用“xx说:爱就是……小狐狸就……”的方式表达小狐狸将“爱”落实到种葡萄的行为中的过程。

三、呈现结果,感悟故事

1.小狐狸成功了吗?它怎么成功的?引导孩子梳理总结小狐狸的品质:爱劳动、爱动脑、有爱心……

2.葡萄丰收了,狐狸请大家吃葡萄了吗?

(一边吃葡萄一边想想),哪些事情就像种葡萄一样需要勤恳劳动、开动脑筋和有爱心的呢?

整个活动中设置诸多环节进行师生互动、生生讨论,就是时刻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发表见解。

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的主动思考,老师把长长的故事分段进行讲读,帮助孩子分解难点、理解故事、理清思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