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今天可以提早正反馈了。
本期话题是关于“吃苦”。
这里说的“吃苦”,其实包含两层含义:
1.吃苦头;
2.吃苦味的食物。
这时我想起了禅师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1.我们先来说说“吃苦头”吧。
其实我不太想把过多的笔墨,放在这一个点上。
不过,既然都说到点了,就提一下这个概念。
这里引用一个概念——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是指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
生老病死很容易理解,不理解的读者请自行百度“人生八苦”词条。
其中我个人对“爱别离”苦的印象特别深刻,可能这是我目前过不了的一个坎吧。
爱别离苦:
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对于离别,或者失去,总会有“依依不舍”的心情。
所以,我是特别珍惜现有的人事物,甚至有点控制欲在里头作怪。
因为曾经失去过,不想再面对失去。
于是,在每一次担心失去的时候,总能被旁人看出来,也很难做到洒脱。
话就说到这吧,因为还是那句: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2.吃喝苦味的食品或饮品。
我国历史长河中,茶文化是其中一个闪耀的点。
喝茶,又叫品茗。
很多人说“苦能生甜,涩能生津”,这句话没有错。
在普洱茶行业有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叫“勐海苦,临沧涩,思茅淡。”
勐海茶以布朗山的茶叶苦底更重一些,比如说老曼峨、曼兴竜、老班章、吉良等都是以苦底著称的茶叶。
苦底茶在长年存放之后,茶叶的苦感会慢慢降低,回甜的速度和甜感越来越强。
初学饮茶的人,都会觉得茶很苦,很难入口。
可是喝习惯了一段时间之后,人的心慢慢沉降了下来之后,就能慢慢品得出茶的每一段味道、口感、能量…
或者说:
“茶气”。
这些内容太玄乎了,不去作过多的讨论。
但我们可以说说,茶如果泡得好,通常是有回甘的口感。
这要看茶底。
说人话就是:
茶叶的质量几乎决定了这杯茶的生死。
然后就到水质、水温、注水手法…
只可惜,我不能喝太烫的饮品,无法在茶最好状态的时候享用他,只能让他先凉下来再品。
所以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但没有办法,主要是客观条件决定了这个问题。
不过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表达一个概念:
“人生本来就是苦的。”
而再作补充就是:
“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只要平安喜乐,未来就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