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童创未来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
“有时,我的心在哭泣,渴望看到所有这些东西。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眼睛的人显然看得很少。
对于世界上充盈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万花筒般的景象,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而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手段,这是多么可惜啊!”有视觉的人,他们的眼睛不久便习惯了周围事物的常规,他们实际上仅仅注意令人惊奇的和壮观的事物。
然而,即使他们观看最壮丽的奇观,眼睛都是懒洋洋的。”按照海伦·凯勒的这个标准,在我们周围,“眼睛懒洋洋”的人几乎到处都是,所以培养“看见”很重要。祝智庭教授分享了好多我不曾接触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了解不熟悉的教育使我看见未来,未来已来,满心期待。

遇见未来学校从祝智庭教授分享的《未来学校已来》开始,我跟着祝教授首先初步了解了国际上的发展动态以及信息化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变革。信息化可以看作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但是在教育中发展相对较慢。使我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的未来学校的学习理念及方法:AltSchool微型学校人数比较少是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年领的孩子可以在一起学习等。美国圣地亚哥高科技中学个性化及加强与成人世界的联系是他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室像个车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学校动手实践,很轻的氛围。以微课为中心,改变学习方式,创新思维,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亲近世界的学习经历。未来学校支持随时随处个性化学习。虚拟学校用网络进入家庭,孩子不用去学校在家就可以接受教育。陪生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在线学习平台,面向高校学生利用直播、录播相结合等好多的未来学校,让我觉得震撼,期待可以早点到来。

童创未来学校听了祝教授分享的《未来学校已来》我心中的未来学校慢慢的浮现,未来的学校不再是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盒子”而是具有艺术性,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我是一名幼师,我希望未来的幼儿园是符合3—6岁孩子年龄特点的,学校建筑是孩子们喜欢的“儿童乐园”的建筑或者是“城堡”的建筑。我设计的学校更像一个童话王国,也像一本翻开的书,自己设计的不是太好,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旁边是一个小型的科技馆包含三个主题,亲近自然、智慧小小城、认识自己。“亲近自然”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探索活动,让孩子在观察、发现等过程中认识一些典型动植物的有趣特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孩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智慧小小城”有可爱的机器人🤖️引导孩子们通过一系列身边的科学发明及实验等探究性科学项目,让孩子们了解人类科技历程中的伟大发明。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认识自己”这一主题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构成、重要器官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协调工作,知道人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营养和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树立关爱生命、保护身体、注重健康的思想。美丽校园有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里面的空间也具有创意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多功能厅可以促进孩子们表达表现,增强自信。兴趣是打开“看见”之门的一把钥匙 ,有什么力量能够唤起让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走过去去做某事呢?除了基本需要之外,我想玩是最大的动力,因为爱玩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在充满童真又无忧无虑的儿童年代。孩子每天期待来幼儿园,期待探索发现,期待看见的更多。通过角色体验和动手参与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在不断积累这种“好玩经验”的过程中,培养“看见”意识和“看见”能力。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奥秘,培养我们看见的眼睛。期待未来学校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