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别盯着分数,一年级孩子学习三个半月,孩子养成这5个习惯了么?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41人  春上村边树

家教随笔

在孩子步入了小学以后,学习成绩就变成了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事情。

然而,许多父母只关注分数,却忽略了孩子习惯的养成,要知道好分数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好习惯,好分数只是好习惯的副产品而已。

在来访的父母或者在公号的留言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看着孩子渐渐长大,非常苦恼,明明在一个地方学习,甚至一个老师教,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成绩这么好,自己孩子的成绩就一直无法提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孩子看上去也不笨啊。”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除了极个别的是因为智力原因,理解力差一些之外,大部分孩子学习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如果一年级孩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的话,那么成绩一般不会差到离谱,稍微的波动也是正常的,父母不要过于纠结。

慢工出细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那么,究竟是哪些习惯呢?

我这里根据孩子成长的实际情况,列举一些,当然也不是全部,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灵活加以培养,并且有新的拓展。

习惯一、尊重欣赏老师

进入一年级之后,会有不同的学科老师,教学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不像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和孩子整天在一起玩,小学有了新的规矩,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不适应。父母要经常和老师保持沟通,同时引导孩子更快适应老师,尊敬老师,爱上老师,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第一步,许多孩子喜欢某一个学科是从喜欢某一个老师开始的,还记得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父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播下“老师是引领我们成长的天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并欣赏老师,老师也会尊重和欣赏每一个孩子,彼此是促进作用的,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老师,指责老师的做法,那样孩子就会因此失去学习的乐趣。

习惯二、提前预习习惯

课堂上老师只是孩子的领路人,古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虽然指的是手艺人的学习,但就现代教育的大班额体制而言,也还是适用的。具体的学习过程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进行,去领悟,老师仅仅是课堂上的引领者罢了。

父母要培养孩子提前预习的习惯,养成这个习惯不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在预习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的话,不妨记下来,然后在第二天老师讲课的时候就重点听一下,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我儿子当年就是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在中学阶段省力不少。

习惯三、专心听讲习惯

上课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号,即使来不及做笔记,也要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及时询问老师。这里的专心听讲并非形式上的坐得端正,而是真正的思维聚焦。有的孩子专心听讲的时候,可能侧着身子,或者托着头,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专心听讲的姿势,当然一些不良的坐姿或者阅读的姿势也还是需要纠正的,例如躺着看书之类活着趴在桌上听课。

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知识,并且自我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可以比较系统的识字、阅读,都源于早期专心的习惯。

习惯四、认真观察习惯

学会观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注意一些小细节,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小区步行,四季之中看到路边的树木花草,总会有一些特点,父母就要停下脚步,和孩子聊一聊看到的叶子,花朵的样子,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给与鼓励和支持,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也可以画下来,作为一个成长的记录保存,这些都是可行的。

习惯五、乐于提出问题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要培养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老师。这样更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要知道进步往往就是在一个个疑问中出现的。当然,一年级孩子注意力控制起来不太容易,但如果孩子好奇心强,喜欢问问题,他就会相对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让孩子保持好问的习惯,对他是有益的。

有的父母一开始就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打断孩子的问题,甚至表示了厌烦,孩子就会沉默,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一年级上学期已经过去四分之三的时间了,您的孩子这些习惯是否已经养成了,需要你更加细心的培养,这对于孩子后续的学习来说,都是有益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