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作者:马泽龙
会宁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作者:马泽龙
会宁从远古至清代时期,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纷争,社会历劫动荡,与靖远县历史沿革几经变迁,县域离合各异。关于会宁的历史沿革,《会宁县志》和前人已多有述及,然尚有争议和错讹处颇多,唯县域变迁前人尚未论及,今查之《水经注》、《中国历代地图集》等史籍及地方志,考订会宁历史时期的县域变迁,然又不得不述及前人已述的建置沿革。故本文从会宁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古文化遗址、治所的立废分合,民族战争及内附徙置等政治、军事、社会方面,考订会宁的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情况。
会宁地处陇山以西,远古时期境内气候湿润,林木繁郁、水草丰茂,生态环境良好,是理想的天然牧场。境内曾出土梅花鹿化石、猛犸象化石、半碳化松木等,是以为证。
早在4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生息繁衍,有部落而无城郭,择水草而居。以头寨子镇牛门洞、窠立台、中川镇的十石湾、荔家峡老人沟等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遍布全境,目前已发现60多处,曾出土石器、陶器、骨珠等文物,属马家窑文化半山型、马厂型和齐家文化类型,为古羌戎文化。
夏商周三代,会宁地处西陲,古属雍州之域,具无可考,先后为西羌、䝠戎、襄戎等部落游牧之地,“散居溪谷,自有君长”。
西周晚期,诸侯秦国崛起。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伐羌戎,霸西戎,会宁始为秦之势力所及。春秋时期,会宁为犬戎部落与诸侯秦争据之地。战国时期,秦国西拓疆土,时与西羌、襄戎争据此地。秦献公元年(前384年)灭䝠戎,置狄道县;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至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时,秦有陇西郡、北地郡、上郡的大片领土,并“筑长城以拒胡”。这道黄土夯筑的战国秦长城,首起今临洮,经渭源、陇西、通渭,经会宁南境至静宁境,“翼被秦陇,控扼羌戎,为雍岐之肩背,梁益之咽喉”,是北拒匈奴、拱卫关中、西向出击的边陲战略要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一统天下,设郡置县,分三十六郡。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秦始皇西巡陇西、北地二郡时途径今会宁北境。秦后期时,全国分内史(京师)和四十八郡。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北地郡(郡治义渠,今宁县);南部侯川、党岘、杨集、中川中南部、新添堡中南部、太平南部、翟所中南部等七乡镇属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为义渠戎所居。但秦县见于记载者极少,会宁究属何县无考。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两汉时期会宁地居“丝绸之路”北线,是西通西域、用兵河西的主要孔道。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由陇西郡析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又置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同年于关川河与祖厉河交汇处置祖厉县(县治今郭城驿镇),隶属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今会宁大部分地区为其所属,后改属安定郡;南部太平、翟家所、杨崖集、中川、新添堡、侯川、党岘、八里南部、丁沟南部等九乡镇属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阿阳县(县治今静宁境内)。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设十三个刺史部,陇西、天水、安定三郡均属凉州刺史部。境内政府多次徙置内附之羌戎、匈奴,与汉杂居。
王莽天凤初年(15年)篡汉改制新朝,改祖厉为乡礼县,社会纷攘。地皇四年(23年)七月,成纪人隗嚣起义,割据天水、陇西、安定等郡,在会宁窝铺(即今窝铺古城遗址)建城割据三年之久。
东汉初年,废乡礼复为祖厉县,属凉州刺史部武威郡。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移郡治于冀县(今甘谷县)。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时,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凉州刺史部武威郡祖厉县所辖;南部九乡镇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阿阳县所辖。
两汉时期,由于政府的残酷压迫和种族歧视,羌人多次起义,羌汉战争曾一度迫使东汉王朝从狄道县(今临洮县)迁陇西郡于襄武县(今陇西县)。会宁境内羌汉战争多次波及,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平乱后置羌人于安定、汉阳、陇西三郡,羌汉杂居。
三国时期,会宁为魏国之地,行政分州、郡、县三级建置。魏文帝元年(220年),析雍州置凉州。魏景元(公元262年前后)时期,会宁大部分地区属凉州武威郡祖厉县所辖;南部九乡镇属雍州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天水境内)平襄县(县治在今通渭境内)所辖。邓艾征河西鲜卑,迁置鲜卑部落于梁雍之间,会宁境内羌戎、鲜卑等部落与汉杂居。
魏晋以降,会宁之地陷于荒芜,西晋初年废祖厉县。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在凉州(今武威)境内另设祖厉县,尽收其民,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凉州武威郡祖厉县所辖,南部九乡镇属秦州略阳郡平襄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偏安江南一隅,会宁先后为前梁、前赵、前秦、后秦、西秦等政权争据所辖,建置离合,隶属各异。
南北朝时期,会宁为北魏之地。太延五年(439年)废祖厉旧址,迁祖厉县至平凉境内,改名祖居,属陇东郡。魏太平真君十年(公元449年)至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时,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高平镇(治所今固原)所辖,南部九乡镇属秦州(州治今天水)略阳郡(郡治陇城)阿阳县所辖。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北魏相宇文泰于祖厉河入黄河岸边置会宁县(县治今靖远县),属高平郡,始有会宁之名,冀以安宁之意,始得名。
东、西魏分治后,会宁属西魏之地。废帝元钦二年(553年)魏相宇文泰西巡会师于祖厉川水(即今祖厉河入黄河处)岸边,土人张信謦资犒军,太祖大悦,因置会州(治所在今靖远县),会宁县为其属县。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废州省县,于今会宁头寨子镇设会宁防,会州治所迁至沙鸣城(今宁夏中宁)。第二年武帝西巡时又置乌兰县、设乌兰关(即今头寨子镇关川河口和马家堡古城),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乌兰县,隶属原州高平郡(治所今固原)所辖。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撤会宁防设会宁镇;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复置会宁县(县治今靖远县),隶属平凉郡(郡治高平,今固原)。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设会宁郡(郡治凉川,今靖远境内),辖凉川、乌兰两县。今会宁大部分地区为会宁郡凉川县所属;南部太平、翟家所、杨崖集、中川、新添堡、侯川、党岘、八里、会师镇东部、柴门东南部、丁沟南部等乡镇属陇西郡襄武县(治所今陇西境内)所属。大业八年(612年)政府徙置内附突厥万余众于会宁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凉川为会宁。贞观六年(632年)废沙鸣城(宁夏中宁),复故会州(今靖远境内)。贞观八年(634年)因境内五谷丰阜,改名粟州,同年又复名会州,辖会宁、乌兰二县,属关内道。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关内道会州会宁县(治所今靖远县)所辖;南部太平、翟所、杨集、新添堡、侯川、党岘、八里、会师镇东部、柴门东南部等九乡镇属陇右道秦州成纪县(治所今秦安县);西南部丁沟、中川两镇中南部属陇右道渭州襄武县(今陇西县)所属。天宝十四年(755年)唐王朝调西部之兵平叛安史之乱,吐蕃伺机侵入,763年会宁陷于吐蕃长达百年,改名汝遮所属,境内汉蕃杂居。
五代十国时期,今会宁大部分地区长期为吐蕃所据。前蜀乾德六年(924年)至后蜀广政十七年(954年)时期,会宁东南部太平、翟所、杨集、党岘、侯川、新添堡等乡镇为两政权所袭据。
北宋太宗至哲宗时期,吐蕃、西夏与宋竞相争据会宁,西夏毁会州城而据,吐蕃西退,宋克复会州后,改属熙河兰会路所辖。为防范西夏和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袭,北宋兴修堡寨,驻兵防守。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于今头寨子镇关川河口设会宁关;元符二年(1099年)于今郭城镇新筑会川城(即今郭蛤蟆古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置会州敷文县(治所今靖远县);崇宁五年(1106年)章楶于今翟所镇新筑甘泉堡(即今西宁古城);大沟镇的通安寨亦为时年所筑。
北宋后期,西夏与金轮番争据会宁,战乱不断,更兼天灾频仍,生态破坏严重,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迫使中原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政治经济中心逐渐东移南迁,会宁渐成西北偏僻边陲之地,民生凋敝,经济社会陷于动荡停滞状态,渐成苦瘠之地。
崇宁政和元年(1111年)时,会宁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属秦凤路会州敷文县会川城所辖;中东部大沟、韩集、平头川、四房吴南部、八里北部等乡镇属秦凤路西安州(治所今海原)通安寨所辖;东南部太平、翟所、杨集、新添堡、老君、侯川、党岘、八里、会师镇东部、柴门东部等乡镇属秦凤路秦州甘泉堡所辖。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会州为金所据,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熙秦路临洮府会州;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于会宁南部甘泉堡置西宁县,隶属秦州所辖;贞祐二年(1214年),西夏破会州城,迫使金迁州治于会川城(今郭城镇),改名新会州,新置保川县。今会宁大部分地区属临洮路(府)新会州保川县(治所在今郭城驿)所辖,今有郭蛤蟆古城遗址;东南部太平、翟所、杨集、新添堡、老君、侯川、党岘、八里、会师镇东部、柴门东部等乡镇属凤翔路秦州(州治今天水)西宁县(县治宋甘泉堡)所辖,贞祐四年(1216年)西宁县升为州,今有西宁古城遗址;中川、丁沟部分属临洮路巩州(治所今陇西县)定西县所辖。
1234年蒙古灭金,唯郭蛤蟆据守新会州,1236年城破自焚,蒙古迁州治于西宁城。1279年元灭南宋,设行省,撤西宁县设会州(州治西宁城),隶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治所在今陇西),辖今会宁、靖远、平川三县;元顺帝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会宁地震破坏严重,“城郭颓夷,陵谷迁变”,遂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州治有西宁城迁至今会师镇。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率军进陇清缴残元势力,会宁州始为明所统,境内蒙古将士沉戟隐姓于郭城黑虎岔一带业农为生,后改汉姓赵。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置会宁县(县治今址),隶陕西省巩昌路。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会宁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因会宁地处边境,蒙古常寇境袭扰,宣德十年(1435年)于今靖远设靖虏卫,辖今靖远和会宁北部,划属军户,设百户驻兵防守,今地名多有遗留。大致以甘沟驿的六十里铺为界,今会宁北部十六个乡镇属陕西省平凉府陕西镇靖虏卫(治所在今靖远)所辖;南部十二个乡镇属陕西省巩昌府(治所今陇西)会宁县(治所今会宁县城)所辖,下设12里120甲。
清康熙三年(1664年),会宁改属陕西右布政使司陇右道,会宁北部十六个乡镇承属靖虏卫所辖,南部十二个乡镇属会宁县所辖。康熙六年(1667年),陕甘分治,会宁属巩昌布政使司(治所今陇西)。康熙七年(1668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徙治兰州。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大致以今郭城驿为界,郭城驿以北新庄、土高山、刘家寨子、新塬、土门岘北部、草滩中北部、白草塬北部、郭城北部、头寨子西北部等九乡镇属甘肃省兰州府靖远县所辖;郭城驿以南十九个乡镇大部分地区属甘肃省巩昌府(治所今陇西)会宁县所辖,下设12里48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