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病
2019-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根云
那天,自己写了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指出养生重在养心。后来又找了两本带有"心"的书来读,想着将养心的文章做得更为丰满一些。不曾想,读《心境》中的一篇文章,自己竟读出了三处疑惑来,对那对只知"养"不知"教″孩子的夫妇大加鞭挞。又读另一本《点灯的心》,也总是无法顺着作者的"心境"走,感觉所谓的通过小故事来阐释大道理,难免过于牵强附会了些。比如有一篇小故事讲,张三李四将船搁浅到了海滩,一个着急得要命,想着怎样才能尽快下海航行;而另一个却仿佛没有事一般,要等着涨潮再说。然后作者就说,好多的事情着急不得,需要等待。这里,难道等待就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吗?这则故事让我想到了"明日复明日"的诗句来。呵呵,自己是不是也有点牵强附会了。还有一则故事讲,一个侍女着急去找走失的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正在祈祷的主教,结果在他身上绊了一跤后,半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就着着急急又往前去了。后来她找到了孩子,主教让她来解释,结果她不仅没有半点道歉的意思,反而指责主教不够专心。侍女起初着急不曾道歉情有可原,那事后怎么可以倒打一耙呢?专心固然没错,但也不能专心到不顾一切吧。她是碰了主教,那要是碰了地雷碰了炸弹呢?
总感觉到,有些书,有些文章,总是板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好好的话不说,却在那里说教布道,仿佛他们完全可以说道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来。
过去,自己读书,完全一副虔诚的样子。后来,渐渐学会了挑剔。是自己成长了,还是自己因无知而导致的狂妄、自以为是呢?不说上述所提的挑剔,自己不是还对《曹刿论战》指手划脚过吗?
这样的挑剔,难道不是一种毛病一种病态吗?
有时又想,这样的挑剔,不也曾给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添增了些许的乐趣吗?
我有点困惑了……
附记:瞧,我这篇文章头重脚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