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又何妨
清朝大学士张英“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千里之外写信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又能怎么样。万里长城今天还在呢,但是当初命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
我在网上看到的这一个“六尺巷”的典故故事,读完觉得挺让人为之动容的。它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就是张英的一封家书感染了人,他不愧是宰相胸襟。
故事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清朝康熙年间,张、吴两家是邻居,他们两家的房子有一条供大家出行的小路,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巷子。
有一天,吴家翻新房子,想把中间的小路占为己有,使自家的房子更宽敞些;但张家人却不同意,那样对大家来说没有了方便行走的捷径,张家人不同意是因为吴家还占了自家的那一部分,两家人因为一条路翻了脸,还闹到县衙去了。
可县衙忌惮两家人的身份,也不好做出决断。张家人没办法,只好写信求助当官的张英,要他来主持公道。张英是当时朝廷的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因政务繁忙常年不在家,看到家书本来很开心,却没想到妻子的家书竟是因为那条巷子,于是他便给妻子回信一封。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回信的张家人羞愧难当,知道做的不对了,主动让出三尺地。而吴家人也被张家人的做法感动了,也主动让出三尺地。两家人因此冰释前嫌,还一不小心造出一条著名的六尺巷。从古代传到今天,人们还是经常用六尺巷来形容待人宽容以及和谐相处之道。
忍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要宽容别人,有时就得委屈自己。“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就要具有一种平和谦让的心态,不苛求别人,不放纵自己。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个视频,有两个人,开车都是过一条大概3米宽的路,不同的是两人是迎面开的东西走向,都走到中间了,都想过去。
为什么都是在中间?这两个人都不是好惹的主,都是一直往里开,你不给我让,我也不给你让,索性就顶着头往对方这边开。
俩人你让我退,我让你退,没一个动窝。后来,这俩人还真唱起对台戏了。东边车上的人下了车,看旁边有个小卖部,去买了一瓶酒,一包花生,就给没事人一样,坐到路边吃着喝着。还自言自语:“看谁能耗过谁?”
让路边的行人都看不下去了,一个老人说:“退一步又何妨,自己退后一步,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西边开车的人,看到东边开车的人这个阵势,又听到老人说的话,默默地把车往回倒了出来。
从这小故事中,我们应懂得做人的道理:忍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出高雅的君子风度。
战争年代,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两个战友掉队了,一个就叫楠楠,一个就叫北北吧!其实他们还是一对好朋友。
在无人烟的路上,他们被饥饿困扰,饿的头昏眼花,根本没行动的能力了。饥饿像魔鬼附上了两个凡俗的肉体。绝望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同时想到了唯一可吃的东西,“人肉!”走在后面的北北举起了枪,子弹呼啸着从楠楠的肩头飞了过去。
但是,楠楠惊吓了一下,也沉默没说话。两个人都心照不宣,继续走路。还好,他们终于被大部队的人发现没跟上来,就去把他们救了回来。几十年过去了,北北心中一直愧疚自己做的事,临终的那一刻,北北不想带着遗憾走,请求楠楠原谅他。”楠楠说:没什么,当时我俩心里都清楚。在那种情况下,我能理解!不论怎样,总要有人活下来的。北北带着安详闭上了眼睛。
这个充满了理解、原谅,彰显着高风亮节的事例,给了我关于宽容的最惊心动魄的感触:宽容是人性中最可歌可泣的至美!
宽容别人的过错甚至罪恶,等于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原谅没有苛责的时候,他会有深深的自责并有如释重负的轻松。
夫妻间也是一样,两人生活久了难免会有小矛盾,而很多时候,男人也有小肚鸡肠的时候,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得理不饶人。
做妻子的,也是恨的“牙根痒痒”冷战几天都不说话,其实作为一个男人应该学会先退一步,因为老婆不是别人,是自己最爱的人,你不哄她谁哄?“退一步又何妨”。
这也说明了一个本质问题,哄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爱她才哄她。“哄”就是退了一步,宽容大度的爱。
互相宽容的社会一定和谐美好,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