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短时间高强度的了解下青海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火球君

本文写于2018年6月7日,首发于简书。

这段时间因为项目的原因,来青海出差稍微频繁一些。其实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一个西北人也从来没来过青海,因此对青海的认知,基本就是停留在青海湖和牛肉面这个层面。

但是了解多了才知道,原来可可西里就在青海境内;我们喝的昆仑山矿泉水的水源地就在青海;三江源头就在青海;唐古拉山脉就在青海……

因为主要落成的项目地就在西宁市,我们就先瞅一下落地的项目,然后从西宁开始往青海腹地走吧!

好了,你猜的没错,我们做的项目其实就是旅游目的地的住宿板块(也就是酒店/营地)。为什么要在青海高举高打呢?因为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旅游自驾省,拥有绝美自然景观资源和未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青海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同时青海也在物理位置上辐射着甘肃,新疆,云南,西藏,四川等自驾旅游大省,在青海的成功案例是可以完美借鉴在其他省的。

不过,我不想把这篇文章写的像官方给青海的广告推文一样。我就是想把我这段时间来去过的,感受过的青海,尽可能总结性的呈现出来。我相信在一个陌生地域短暂生活体会到的,一定是对这个地方综合的地理,人文,生态,食物,文化等等的印象。这些印象可能碎片,可能偏颇,但我回尝试用一个主题词把他们串起来,在短时间内让你看到一个尽量真实的青海。


地貌惊奇,资源匮乏


说到地貌惊奇,我第一次去到青海的循化红谷的时候,让我感觉美国的黄石国家森林公园和羚羊谷其实也只在同一个级别不相上下,然而国内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有循化红谷这么一个地方。

在循化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自然地貌,据说上图里的山还有七彩色的,因为不同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不同导致,但是我经过的地方没有拍到,可惜……

再往西边走到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这里基本是自家旅客们通往青藏的必经大本营了。

然而作为如此大一个省的第二大城市,常住人口只有三四十万。

在格尔木短暂下榻的宾馆窗外,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边界。这种景观还是比较少体会到的。

从格尔木开车大概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亚洲最大的地质公园,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盐湖:查尔汗盐湖。

我们来的时候正好有一对新婚夫妇在这里拍婚纱照,看起来还是挺让人震惊的景色。我们所熟知的茶卡盐湖跟查尔汗盐湖比起来那是不知道要小多少倍,但是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甚至在百度热搜青海省内的旅游IP排行榜上,茶卡盐湖今年已经超越了青海湖登顶。为什么查尔汗盐湖有如此好的资本却鲜为人知呢?

据格尔木旅游局的伙伴们说,茶卡盐湖的水质基本就是氯化钠,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盐。而查尔汗盐湖,所含的矿物质包含有美铝钾钠等多种矿物质。盐湖其实本质上就是卤水,这里是高盐碱环境,所以任何生物都不会存在的。甚至有人骄傲的说有脚气的人可以直接跑进湖里泡一泡就好了。我心想,这不就是说真菌在这种环境下也难以生存咯?

尴尬的笑一下。

查尔汗盐湖附近有的全是盐田和提炼化肥元素的工厂,哪怕拥有着全世界第二大的地质公园和盐湖,政府似乎考虑的还是怎样利用这已经够贫瘠的卤水资源,来制造低附加值的低端工业产品。

这也许不是所有人最好的开发方案,但可能是最能被当地人理解,或者说最容易落地实施的方案。他们手里的资源是如何的美,如何的匮乏,似乎还没有被深刻认识到。

继续沿着109国道青藏线南下,过了昆仑山口,海拔大约有4500米的时候,周围开始被大雪包裹。

据司机说,以前他们经常称这里为死亡谷,因为路只有一条往来两车道,周围的天气经常是7、8月的时候还会暴风暴雪,车辆在这条路上经常出事。我们也遇到了爆胎的窘境,不过好在本地旅游局的接应同事有经验,知道上青藏线要至少两辆车。在手机全无信号的时候有什么突发状况能相互照应一下。

如果没有两辆车,我们很可能需要在路边伸大拇指求救了。

青海就是这样,你刚看到过二十几度的大太阳,一会进了山就是零度的暴风雪了。


宗教圣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虽说在青海到处可以看到惊艳你的自然景观和地貌之外,我们还体会到另一种更有色彩,更有温度,更能打动人的一面。

在开往昆仑山的半路,有一处看起来像石窟的景观在道路旁边。据说这是每年道教徒来修行的“苦修洞”。洞里面就是一张土坯的床,没有电没有水。每年来苦修的人,也自然会有一众他们的信徒来供给食物和水,形成一种奇特的自循环生态。

这些来追求宗教更深层修行的信徒,通过如此极端的方式,来接近他们通往更高境界的通道。

在从格尔木南下到沱沱河的路上,有6个青藏绿色驿站。每个驿站所在的地方不同,条件艰苦程度也不同。这些绿色驿站是完全的NGO组织,他们通过传播绿色环保的旅行理念,通过做义工,做环保的方式来给出行的游客提供基本物资补充,休息空间,同时传播他们的环保理念。

我们踩点了每个驿站,每个驿站都有几位年轻的志愿者,自愿来这些异常艰苦的环境住1个月,来为来往旅客提供基础服务功能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我们环境的脆弱。

事实上,不仅是这些来自国内各个地方的义工们,旅客们也同样给温暖的感觉。

我们在堵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从拉萨骑摩托车来格尔木的兄弟,像很多自驾或者骑行客一样,他们有的是为了追求自我的挑战;有的是为了让自己离开原有生活的烦恼,来一趟天路旅行。但是每每遇到这些骑行客,不论是他们之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无论是车子出现了问题或者对骑行路线的疑问,大家都很乐意去帮助彼此。

似乎能感觉到,带着信仰出行的人,是被一股光芒包裹着的。

他们彼此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目的地不尽相同。但是在每个计划或者意外的相遇,都会为彼此,为环境,或者为后来的人留下些积极的,有帮助的信息。

我想以一个小故事来结束这段看似肤浅的青海之旅。

当我们来到海拔4800米的“风火山驿站”的时候,见到了两位年轻的女性志愿者。因为这个驿站的地理位置非常严酷,他们穿的冲锋衣裹得严严实实,只能看到眼睛和鼻子。当我们问起这个驿站的功能的时候,他们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他们如何通过宣扬“带一袋垃圾下山”等等类似的活动来宣传环保,来保护青海自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问他们要在这个地方呆多久,当他们说一个月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他们的形象变得更伟大了。

我们前一晚在沱沱河营地因为高反带来的不适任性的要早点回到低海拔的地方。但是这几位姑娘却因为一件“正义”的事甘愿忍受高反、暴风沙尘和暴雪的折磨。

回到车上,我大口的吸着氧气瓶,喘匀了气之后我问了下跟我一起来的小伙伴:你愿意来这里一个月做志愿者么?

我觉得我肯定还会来这里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