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说:妈妈,我在学校没有一点威信...
某天晚上,睡前,小雨颇有些怨艾的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我在学校没有一点威信。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雨:我的同学老是强迫我做一些事情。比如,下课的时候我觉得外面太晒了,想在教室看书,可覃**同学非要我跟她到外面去玩。
我: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做TA不喜欢的事情。BB可以跟她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呀,我觉得她应该会理解的。好朋友,应该懂得尊重对方。
小雨:可是,我真的不想出去玩。但我又怕她生气。
我:她也可以找别的同学一起玩呀。宝宝是不是担心失去她这个朋友?
小雨:是的。
我:那她会担心失去你这个朋友吗?
小雨:不会。因为她还可以交别的朋友。
我:宝宝不是也可以交别的朋友吗?
小雨:我现在只跟她玩得最好。我觉得别的同学,都不太好亲近。
我:宝宝以前不是经常跟一帮同学一起做游戏吗?
小雨:是的。但是自从团队解散了以后,就没在一起玩了。
我:如果没有朋友,宝宝在学校会觉得孤单吗?
小雨:不觉得。我觉得看看书、写写日记挺好的,不怕被人打扰。
我:(认真的)妈妈希望,BB不用为了讨朋友开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妈妈也希望宝宝在学校,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开心的时候有人一起分享,难过的时候有人说话,不然,我们多孤单呀。妈妈相信,宝宝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当然,如果宝宝遇到了难题,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帮助宝宝的。
小雨:妈妈,我想好了,以后我会把所有不满的问题写在日记本里,拿给你和爸爸看。
我:好啊!开心的事也要写哦!
小雨:嗯,还有关于学习的事,也要写!
以上,是几天前我跟一年级女儿的对话。今天在听一个心理学音频时,我反思这件事,认为如果我鼓励女儿“做你喜欢的事,只要这件事是对的/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为了维护友谊,是否需要勉强自己,迁就朋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我前面教导小雨“妈妈希望,BB不用为了讨朋友开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妈妈也希望宝宝在学校,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开心的时候有人一起分享,难过的时候有人说话,不然,我们多孤单呀。”言下之意:不必要迁就别人,但是有时候也需要作出让步,这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到底要不要迁就?是不是对我们比较重要的人就应该迁就?说到底,我仍旧没有意识到,帮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才是根本。
如果应对方法换成:做你喜欢的事,只要这件事是对的 Or 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这就不一样了。这让孩子可以对不喜欢的事情果断的说“不”,这样做,短时间也许会让对方有挫败感,疏远她,但是长期来看,周围的人会很容易摸清她的边界,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跟她无底限的疯,什么时候应该尊重她“独处”的需要。这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
相反,如果孩子养成了一种“讨好”心态,她就经常得违背自己的内心,迁就别人,这会让她生出一种卑微的心态。看起来是她在讨好别人,实际上是她在向别人索取爱,讨好者委曲求全,还会招来被讨好者的轻视和反感,就像小雨说的“像一个奴隶一样”。一个内心卑微的人,她的能量是无法流动的,内心就像有一个旋涡,不断的吸附各种情绪“垃圾”,日积月累,心理问题由此而生。
所以,在人生刚开始的阶段,引导孩子“做自己”是较好的选择,当TA敢于"做自己”,别人也会感受到TA的能量,尊重TA的选择,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交圈。
最后,想起一句话:你有多少人脉,并不在于你结交了多少牛人,而在于你的价值。当你能够提供别人需要的价值时,想认识谁,勾勾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