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洛神,是皇后,更是薄命红颜中的一个||遇见最美古诗词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听筝读诗


    塘上行

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注释

①《塘上行》由甄氏(即文昭甄皇后)所作,这首描写闺怨的诗触怒文帝,甄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被赐毒酒而死。

- 关于作者 -

甄宓(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文昭甄皇后,又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

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曹睿(即魏明帝)和东乡公主。

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甄宓,如同杜鹃花的女子,她拥有半世的鲜艳,却用相思的血染红了落魄的后半生。

甄宓出身宦官之家,喜好诗书。

八岁时,偶遇院外耍杂技,大家都出门观看,唯独她留守家门。家人不解,她豪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

九岁时,她哥哥劝她多习女工,她却道:

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由此可见此奇女子有志于胸。

她爱家,便促其和睦。

甄氏二哥病逝后,甄氏母亲苛待儿媳。甄氏便劝母亲多多圆融:

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

甄氏母亲惭愧落泪,从此对待儿媳如长女。

正如《孟子》所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她的心不仅在于小家,更容纳其天下,体察百姓苦乏。百姓灾乱时,她劝家人派发家中粮食:

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因此为邻里所称道。

甄氏,有悲悯的心,也有倾城的貌。

战乱之时,她那怯楚的眼神不经意间波动了曹丕的心弦。她死里逃生,成为曹丕的夫人。

英雄为美人折腰,可当这一切终被虚荣堆砌时,便可怜了一片痴情覆水东流。

她可曾不知,曹丕不是真心爱她,只当她为炫耀的玩物?

但她认定了这个人,跟定了这个人,即使曹丕的妻妾成群,致使她被冷落,她亦不忘相夫教子,并与妾室和睦相处。

后来曹丕想要遣走任氏,甄宓上请:

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

当曹丕数落任氏的缺点时,甄宓涕零相求:

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原重留意!

她便是如此看重日日共面的姐妹们,视若同根生。

只是孤寂的日子应如何打发?

她的一剪瘦影,守着残烛,只愿那人赴约而来。

可那人已纵情于花天酒地之中,哪里还记得,萧索的院里,有一人在饮泣?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你若即若离,而我,只是需要一个结实的依靠而已。

后来孤愤之作的《塘上行》,被添油加醋地传进曹丕耳中。曹丕登时龙颜大怒,一杯毒酒,赐死甄宓。

自古红颜多薄命,甄宓落魄半生,死后也只有在她儿子曹叡登位时,才得以加封谥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