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担忧—回避”,每天推进一点点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瑞瑞理心坊

当我们面临重大的或者有挑战的某件事比如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领导讲话稿时,往往很有压力,在重压之下可能忧心忡忡、牵肠挂肚、反复思量,然而,却极有可能,什么都没有做......因为很重视很想做好,所以迟迟不能启动......看似悖论,却很常见,这就是由于过分担忧某事反而回避与此有关的事情,拖延癌就是典型体现。

把“问题”转化为“技能”,这是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精髓。周末参加了两天培训后,我开始针对自己的拖延症开始技能学习。

首先分析界定问题,我的拖延主要体现在重要项目上,总是在酝酿很难启动实际行动。具体到当前就是承担的课题,基本上还没启动,经常会在脑海里千回百转,却缺乏实际行动,焦虑起来会有很多自动化的想法:这个思路好像也没啥新意做不出来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推进怎么分工,要先文献梳理和访谈调研吧?思路没确定好怎么启动呢?我好像缺乏驾驭大项目的能力,一年肯定做不了多少,完了,会辜负拨款单位的信任,也毁了自己的名誉,哎呀,还不如不申这个课题!......在这样的自动化想法下,没啥实际进展,却充满焦虑忧郁。

其次,确定要学习的技能,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可达到、相关的、有时间期限,我将要学习的技能具体化落地到一点,即“每天推进一点点”,每天都围绕该课题进行思考和行动,并且把推进情况记录下来。

最后,行动起来,学习这项技能。从周一起,建立文档,记录每天在该课题上的思考与行动,看文献、思考的内容、打电话联络、人手安排的考虑等,都记录下来。第一天多,第二天少,今天有事情忙没空推进就更少了,但是每天都做了记录,哪怕只是一小段,也是将脑海中的思绪外化为了文字,能够看到这几天的进展。写作的好处之一就是将思考外化,把脑海里的火花梳理出来,思绪翩飞时是横向的碎片化比较乱的,写成文字就有了条理、纵身感、历史性、逻辑性。

这三天的记录,让我看到项目在推进,哪怕速度像蜗牛,但也能看到前进的痕迹,心理状态由浮躁焦虑变得平和踏实,应对方式也从逃避、情绪应对转化为有掌控感地稳步推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