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内向一点,不好吗?》

2022-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姗杉没来迟

《内向一点,不好吗?》

作者:帕特里克·金(美)

出版社:天津科技

1. 性格无好坏,各有利弊。在如今崇尚外向的社交环境中,看到外向者游刃有余的状态,内向者越发容易对自己有负面的评判。

2.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块社交电池,而且都会在某个点上消耗殆尽。只是大家的社交电池的容量并不相同,有些人的电池容量大一些,续航能力好一些。

3. 外向者与内向者的区别在于,他们社交电池电力耗尽后,需要采取的充电方式不同。

4. 外向者通过与他人交际来完成充电,而内向者则需要独处充电。

5. 作为内向者,要学会跟自己和解,不强求我要达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标准。

6. 你认为什么样才是内向者呢?不爱社交、沉默寡言?NO~在交际中,他们与外向者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在他们疲惫时,采取的休息方式才是他们的区别。

7. 你能想到吗?比尔·盖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亚伯拉罕·林肯、沃伦·巴菲特、奥黛丽·赫本、史蒂夫·乔布斯……他们都是内向者,但并不影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让自己称为佼佼者。

8. 其实内向者只是社交电池的容量比较小而已,在有限的精力下合理利用才是关键。

9. 据荣格称,内向型是一种心理模式,作为内向者认为自己真实的内在更重要。他们更关注自己内心,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他们爱好沉思、谨慎小小,他们自给自足,不依赖于外部环境的给予。

10. 内向者更适合低频的社交环境,他们做不到像外向者一样持续保持亢奋的状态。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尊重他们的独处需求,不要介怀;如果在新的环境中,请给他们适应的空间。

11. 外向者就像永动机,总是精力充沛。在聚会时,他们离不开朋友,偶尔也会让朋友感觉疲惫。他们不太喜欢独处,害怕孤单。

12. 内向者除却社交电池容量小,有着更多的优势。

13. 内向者是自给自足的快乐体,他们不会觉得无聊,总是有事可做,有事可想。他们不依赖于别人获得快乐,也不依赖于别人获取精力。他们累了,只需要安静的待一会就能充满电。

14. 内向者是很好的观察者,他们更容易关注到别人没关注的一面,能给予他人很好的启发和引导。

15. 内向者不需要生活在聚光灯下,他们可以深入的思考和工作,他们乐意在幕后高产地工作。

16. 内向者更容易和他人深 度联结,他们的社交电量让他们一次只能和一个或者几个人交际,更容易产生深 层次话题,建立印象深刻的联系。

17.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内向型性格对工作有所阻碍,也是有办法召唤出内心的外向型特征的,它可以成为你的社交备用电池。

18. 你只要时刻觉察两点即可:试着少一些自我意识,对外界保持好奇心,可以避免自己对外界并不太感兴趣的状态;试着不要指手画脚,自己的想法并非都是事实,换个他人的角度来看看。

19. 参加社交活动时,召唤出自己的备用电池,让自己保持充裕电量。在电量过低时,选择适当的方式让自己充个电。

20. 与他人交谈时,可以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非语言噪音来降低自己的电量消耗。保持眼神交流,适当点头等,用“嗯……呃……”的不用长度和音调来完成信息反馈。

21. 如果别人的主动社交让自己疲惫,可以用提问方式化被动为主动。积及向对方提问,让对方成为问题的回答者。注意区分何时问信息和事实较为恰当,何时问想法和理由更为合适。

22. 要了解我们的电量续航时间,避免长时间的无意义闲聊耗费电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爆发性对话。如果要见三个人,可以一天的不同时段见,而不要连续三天各见一个人。

23. 不是所有的社交活动都需要参加,可以将社交活动分类,选择适合你并且对自己更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24. 让自己处于更好的状态,需要明确那些事不应该做,那些事可以做。把有限的精力值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25. 制定自己的社交界限和准则,明确自己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社交,在社交中什么时候可以收回自己的时间。

26. 筹备一场内向者的活动,可以提前通知内向者朋友们,让他们有时间考虑,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回复你。写明活动起止时间,让他们对自己的社交精力值有预估。

27. 内向者的活动中,提醒朋友们尽量少带新面孔来。确保活动中,除了聊天以外,还能有其他活动,比如打牌、阅读、品茶等不同区域,让内向者有多个充电区选择。

28. 尽量静心挑选环境,避免太小而压抑的环境,避免需要和陌生人拼桌的地方,避免有大声地背景音乐的地方。

29. 在活动中,可以照顾内向者的状态,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聊天,激发内向者的兴趣,让他们忽略电量不足的情况。

30. 作为活动组织者,留心观察大家的反应,如果有朋友感到疲惫,可以告诉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无需强迫自己。

31. 去新的环境参加社交活动,需要先了解场地信息,明确哪些地方可以成为自己临时充电的地方。或许利用接电话、上卫生间的间隙,也能让自己补一下电量。

32. 在社交活动中可以主动承担某种职责,比如为大家备餐、拍照、摆放桌牌等,利用这个职责,让自己可以与他人互动,又不必要互动太多,给自己留一些主动空间。

33. 如果需要闲聊,就做话题的引导者。

34. 如果要参加较为大型的社交活动,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社交目标,让自己从社交电量消耗上转移走注意力。

35. 离开社交活动时,找个合适的理由,告诉朋友们你很喜欢和他们聚会,而不是悄悄地消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