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要从小培养与学习
“如果在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揍他,打坏了妈带他看病!”一位家长送自己4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临走时甩下了这句话。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里吃亏。
“孩子!好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你就拿板砖‘削’他!”这样的“叮嘱”不仅是漫画中的情节,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受欺负时如此告诫他们。
有人曾做过一个随机的调查,发现:40%的家长在遇到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产生矛盾时,都是让孩子采取以血还击、以牙还牙的方式。
家长之所以这样告诉孩子,是担心孩子当时吃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办法,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由于孩子小,家长担心如果当时孩子默不作声,以后别的孩子也会欺负自己的孩子。
据了解,一般的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因为学生之间的矛盾,双方家长大打出手,最后发生让孩子被迫转学的状况。
据一位幼儿园的老师介绍,一些家长常常在临走时这样告诉孩子:“谁欺负你了就揍他,别装熊!”
“谁惹你了不用怕,告诉爸爸,我收拾他!”这些话语让老师们听起来不寒而栗。
用如此暴力的方法教育孩子,难怪现在具有暴力倾向的幼儿越来越多。
另外,也有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孩子就勃然大怒,甚至挥拳相向。一些孩子把暴力当成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不管是谁惹到了他,都要动手相还,甚至老师批评他几句,他也会冲上去推老师一把。
对于这种现象,幼儿教育专家分析,孩子的暴力倾向源自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一些家长过度宠爱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怕孩子挨欺负,便教育他们用打人、掐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甚至有的家长还纵容孩子说“打坏了妈妈给他看病。”
这些言语和行为都使孩子从小学会用武力解决问题,也有的孩子因此在集体生活中受不得半点委屈。
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危害很大,也容易使一些孩子因过激行为走上不正确的人生道路。
家长应教育子女从小懂得秩序感以及用正确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