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效能——典型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2020-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星辰_32fb

    今天参加上海交大海外学院人均效能加速器2.0项目发布会。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提出了七大业务模式下的人均效能提升的关键点。

      发布会上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菌菇类企业分享自己的经历。该企业从事蟹味菇和白玉菇的研发、种植和加工。2019年采用人均效能提升方案,预计全年纯利润将提高60%,这是在没有增加一个人的情况下获得的,引起现场各企业的一片赞叹。在现今经济形势下能保持增长已属不易,实现高增长更是难上加难。

      该企业的新产品运营总监同时分享了自己的个人职业转变,她说站在业务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才有价值。即人力资源管理是要直接服务于企业目标的,不能为了人力资源管理而管理。她自己之前是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2019年转型做运营,才深刻体会到没有业务概念的HR是不合格的HR,不是老板的助手而是负担。

      当前企业转型期,因为经济形势严峻,尽量不增加人而要增加利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在不增加人的情况下来增加利润?只有提升人均效能了。修炼内功,往内挖潜,人均效能提升在当前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企业的潜力究竟有多大?一个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坚持不增加人,而要求利润大幅度提升,可行吗?

      这些可能是很多人的疑问。发布会上,前阿里巴巴组织发展负责人分享了阿里蚂蚁森林的故事,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研发运营一个蚂蚁森林这个应用,发展到5亿人在用,每天有1人每人花1元钱买小鸡饲料,这样一年的现金流就是300多亿。这就是人的能量、团队的能量。很多成功实则是被逼出来的,要么被外在环境所逼,要么被自己内在要求所逼。

    在这个经济发展的冬天,需要的是自我挖潜,需要的是抱团突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