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人物社会热点

从央视到两会,从国家到民生,他是网友心中的“国家级段子手”,更是

2018-03-27  本文已影响32人  听云说

小时候看中央电视台,一直把它当作是神圣的代表。每次看到上面播出的节目,总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就连广告也是高贵的得体。从《新闻联播》到《东方时空》,里面说的话仿佛永远是正确而又不可怀疑的。

各档节目里的主持人,总有新的面孔加入,伴随童年的,除了大风车里的人物,也有一直看不懂的,总是给我们讲道理的人。在某些时候,一度觉得他们是超级英雄的化身,总能化解各种难题。

如今,陪伴我们成长起来的他们,也都年近半百,听不懂的道理也时常拿来做了人生信条,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是淡然气势,和从不败于内心的高尚。

时刻准备迎接改变

也许是太久没有关注新闻报道的原因,当白岩松再次出现在屏幕上时,已是半头白发,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不知不觉间,那个儿时受父亲影响而一直关注的主持人,如今也满载了岁月的沧桑。

1968年,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广阔的草原给了他与生俱来的豪情仗义,让他得以在以后的时间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无惧地纵情驰骋。

像很多同龄人一样,1985年,白岩松迎来了他的高考。当时改革开放的势头未减,经济、法律专业火热,白岩松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心扎向人堆,浩浩汤汤的走着那座独木桥。

偶然间听妈妈的朋友说起广播学院读书的趣事,说那里既可以看书,又自由开放。这一下子便吸引了白岩松的注意,于是抱着好奇心的他报考了广播学院的新闻学专业。

四年后,大学毕业生要开始自寻出路。选择权放给了学生,反而不知道要往哪走。毫无头绪的白岩松却觉得自己找工作是幸福的。

这大概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难题,只给了你极其简单的线索,过程却需要几张纸的演算,而结果还不一定是正确的,可你还是去愿意尝试,因为即使是过程,也会带给你无尽的灵感和幸福。

在面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一位大姐和他聊了一个半小时。经过几天的焦灼等待,白岩松得到了被录取的消息。“大家总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但我相信总有许多像那位大姐一样的人。我们互不相识,她却愿意付出一个半小时的代价,寻找一个他们喜欢的年轻人。”

起初白岩松被分到了《中国广播报》,这是一个编节目表的报纸,他很沮丧,因为这不是一个新闻的主战场。但白岩松也只沮丧了一个上午。

在做报纸编辑的空隙,白岩松喜欢写点东西。渐渐显露的才华为他赢来了进入《东方时空》栏目组的机会。“要知道人这一生中,命运总会来敲几次门。重要的是,你是否听得到,是否已经准备好。

会讲段子的“正确先生”

体型瘦削,带着大框的眼镜,发音不准,经常读错字。这是白岩松初任《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时的状况,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行做了二十多年。

主持了《东方时空》栏目后,白岩松又在《焦点访谈》、《新闻周刊》做主持人,从香港回归、朱镕基第一次总理招待会、江泽民和克林顿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到中国加入WTO、伊拉克战争、连宋大陆行、北京奥运会,举凡国家大事要事,他全程参与,无一遗漏。

他在各种人际关系之间游刃有余。

领导满意,群众满意,高层满意,他是“正确先生”。虽然从没做过《新闻联播》的主播,但在央视每年制作的年历上,他总出现在显著的“一月份”位置。于是,又有人叫他“央视一哥”。

有媒体问白岩松,边界在哪儿?他形容自己在“潜行”,并不能知晓边界:“这意味着我经常要试边界,就像探雷一样,有多少探雷的人腿是被炸断的。”但起码到现在,他的腿都好好的,除了双侧膝盖和右踝因踢球受伤留下长长的三条伤口。

工作之余,白岩松也在更新着自己的系统,也喜欢听民谣、摇滚,看最新的电视剧。偶尔“吐槽”一下身边的人和事。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解说,更是一度将白岩松送上了热搜榜。

“西红柿炒鸡蛋这个衣服还可以吧?很多中国人第一个学会的菜就是西红柿炒鸡蛋啊,低调又平民。”

“汤加这个以胖为美的国家,好像今年改变了这种审美?跟上了时代? 不不,我看到了一个人坚持了传统,她更像是一位官员。”

“通过了东北话十级的日本福原爱和中华台北的江宏杰恋爱,不知道有孩子的话是东北口音更重还是台普”

里约奥运会一过,网友们称他为“国家级段子手”。比起一本正经无聊的解说,白岩松式的自带弹幕的“吐槽”,一下子让整场开幕式变得活泼起来。难得平时一脸严肃的央视新闻评论员,说起段子来也是相当高级而又风趣。

用心坚持一件事

今年已年近半百的白岩松,在他半生的主持生涯里,我们习惯了一如往常的,接收着他的表达与观点,还是那样简洁、有力,他让每一个听者都觉得舒服,不可置否,字字句句里,没有丝毫不自然。

在央视25年,他从记者干起。几档节目的主持人,对于他来说,坚持到现在,已不再是自己纯碎再去追求某些东西了。他慢慢揣摩着一件件及他的事情,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代,与众人发出合唱之势。

其实不管是《东方时空》,还是《新闻调查》,白岩松所做的,都是一个不断试碰的过程,他碰触这一些边缘,极力想争取更多的正义性,给这个社会以最大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一些改变。

就如坚持做了16年的《感动中国》一样,它最终传达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得以在人间蔓延的,是最原始的成长和责任。

今年三月份的两会,他像往常一样,既是政协委员,又是两会报道的主持人。两会期间的他比平时更加忙碌。对他来说,做政协委员的经历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小段历程,不过是换了个舞台做记者该做的事。

自2013年做起的全国政协委员,像他的新闻一样,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发言与提问犀利尖锐,提案不盲目追求热点,更注重可行性。

过去五年政协委员的履职经历,白岩松对自己一些提案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改变感到高兴,比如设立医师节、推动全民阅读、改进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等。

他像众多政协委员一样,把自己的声音汇入到大众的洪流之中,形成合唱之力,逐渐让一些改变成为大众期待之声。

今年的两会,他照例作着这些改变,提出关注“非名校”的学生,减少地域歧视,这一提案得到很多正在经历者们的支持。而作为一个新闻人,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希望国家对全民阅读立法,如今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关注更多看不见的角落,才有可能点亮全世界的光。

1968年出生的白岩松,这几年难掩岁月的痕迹,但是他的目光依旧明亮,谈吐气质一如往昔的深邃与沉稳。

他依然走在新闻这条路上,却只保留新闻评论员的称谓。他声名在外,却只是坚持为这个社会的弱点不断发声。他的谈吐既能让人发笑,也能让人敬畏。

岁月在他身上,是越来越厚重的沉淀,也是历久弥新的重生。这个时代,思想家到处都是,各色的评论和报道也越来越博眼球,唯独那些匍匐在大地上的人,还在努力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