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十一:在阅读中思考“我”的“学生立场”2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武义实小程露老师

《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十一:

    在阅读中思考“我”的“学生立场”

——读第六章第一节教师的学生立场有感

“你好,寒假!”中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学生和家长,也包括教师和校长,校长的领导力、决策力、协调力在战略上引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的领导力。

今天阅读的是第六章“寒假生活重建中的教师发展”中的第一节“教师的学生立场”,在我看来这是重建的关键,只有把握好学生立场才能真正地推动假期生活的重建。

所谓学生立场,就是要想一想:你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果真是学生需要的吗?学生们感兴趣吗?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吗?站在学生立场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必须要把学生放在眼里、放在心里、放在活动中。

我相信所有参与假期重建的老师都会非常明确这一点,然而,在不断推动学校及班级重建的过程中,还是觉得必须再次明确当前的“学生立场”及真正的“学生立场”为何?

一、当前的“学生立场”的理解误区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生立场”,我们在实践中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个性解读,每个人对于学生立场的解读也存在一些差异。

1.认为假期作业就是推荐一些趣味作业

我认为许多人对于假期重建的学生立场理解是局限且错误的,他们认为就是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有意思、有趣的作业就是了。今年在推动假期重建时学校成立了项目组,在一系列会议后,还是有一些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一些公众号中推送的所谓“快乐作业”,他们认为可以参考一些这样的内容让孩子变着法儿的更有趣味性的作业,但是这是否有趣,是老师说了算,还是学生说了算?这作业是否是需要学生完成的,那么我们凭什么认为这就是学生喜欢的作业呢?教育是育人的行为,如果没有站在“人”的立场上,那么最终的走向必定是偏颇的。

2.认为假期生活已是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最好呈现

许多老师觉得自己也要享受假期,“放假就是放教”,学生的假期生活不应该是老师监管责任,他们只要布置作业,至于怎么完成,不就是让学生自己决定了吗?老师为学生“负责”,给学生布置了很多自认为到位的学科作业,不就是“学生立场”了吗?因为这就是为学生考虑,已经有“学生立场”。

3.认为“学生立场”就是完全听学生的。

寒假是学生们期盼不已的,他们盼望着能休息,能玩耍。于是,就有老师担心是不是“学生立场”就是完全听学生的,那不就糟了吗?在今年假期前的问卷中就有家长和孩子提出“尽情地玩”“放飞”这样的要求,老师看了后,很为难,认为这样的要求怎么满足?还不如不问呢!

二、思考“我”的“学生立场”

书中提出的学生立场意味着“为了学生”“基于学生”“通过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立场去思考如何提升学生寒假生活质量,给学生的假期增添色彩。它是需要基于学生、通过学生,最终为了学生主动、健康成长助力的。

一个老师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一个老师如果不能适时地让权给学生,那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

1.假期重建前的目标引领。在假期重建前,在将设计的作业放权给学生前,我提出了“与学科知识相融合”的要求,并提出请用自己的方案说服各个学科老师主动放弃他们原本要布置的作业,同时邀请学科老师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此时,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努力地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策划书,并努力思考自己的活动与学科知识点的融通。孩子们在这样主动、积极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尽力地扬己所长。此时的学生立场是有条件的,不是完全听之任之,而是给学生一些挑战,一些提升的空间,并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假期重建中的跟踪引领。在假期重建过程中,老师必须在每个群中跟进点评,不能放之任之,不然活动就会虎头蛇尾。大多孩子在假期活动中,仅仅是能做一些活动的记录,并不能根据当前的情况作出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此时老师的引领并不是喧宾夺主,而是协助,帮助或让学生发起人保持持续的推动力,参与者的参考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寒假。教师的学生立场意识的觉醒不仅仅在于教师自身的意识改变,还在于充分调劝、利用、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

3.给予假期生活充分的展示评价。学生在假期中就作好了各种准备,渴望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渴望交流自己的伶俐业感悟,渴望分享自己的幸福体验,这就实现了幸福感的延续。老师在假期重建后,必须与学生一起商定展示的方式,尊重学生的选择与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的不同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升的空间,都有信心展示自己的假期生活。学生立场就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身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意味着教师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利益最大化。

基于学生立场的“你好,寒假!”活动,其首要目标就是教师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价值达成共识。

三、“学生立场”可能引发的改变

随着假期重建的深入,学生立场的不断确立与更正,它有可能引发一些良性的改变:

1.学生假期生活的有序与健康,积极与主动。昨天小陈同学发给我的定格动画,说是花了三个小时制作完成的,其中爸爸妈妈也同时参与了,还非常自豪地告诉我:程老师敬请期待续集,我要慢慢做。

2.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一个假期孩子发起各种各样的活动,有整理房间,有小创客编程,有动画制作,有故事接龙……他们都是自己在发起,在监督,在反馈,在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3.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假期我总能收到这样那样的信息,大多都是孩子们发来的自制美篇或音视频作品,我一一的点评鼓励,他们总会很大气地称我为“程大大”,总会毫不掩饰对我的“不客气”。

4.家校关系沟通的新形式、新理念。每天我在阅读,家长也在阅读。爱学习的赖妈带着儿子去长沙旅行,还带上了《你好,寒假!》,边旅行边阅读。在专业阅读后,我发现了家长的参与方式在改变,与我的沟通也在改变,他们会不断地思考:老师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教育信条:“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各项必须、合适的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生成主体意识和主动应对环境、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未来才可能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公民成为实现自己抱负,创造有意义的、充实幸福的人生之个人。”

《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十一:在阅读中思考“我”的“学生立场”2019-02-08 《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十一:在阅读中思考“我”的“学生立场”2019-02-08 《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十一:在阅读中思考“我”的“学生立场”2019-02-0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