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羊肉

几年前,和朋友去杭州。去之前就与超商量,乌镇、西塘、是必去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再到西溪走走。
一出杭州萧山机场,与超接上头,没有任何商量,开着车我们就直奔乌镇。来杭州已经多次了,但乌镇我还真的没去过。
到达乌镇时,正是正午。几个脚踏车夫在路口就拦下我们,说坐三轮车游玩一下老城,犹豫再三,我们还是上了三轮车,没走多远,超就开始说有受骗上当的感觉,因为,资料上介绍的乌镇最漂亮的地方在东栅和西栅,而两车夫接着我们走的是没什么人的小巷。
我倒是没有超那样的感觉,坐不坐三轮车是咱们自己的选择,坐上了就不要说受骗了,这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只是值不值而已。车夫们一直在游说,说他们带我们去的地方都是旅行社的去不了的,最真实的乌镇的百姓生活的地方。也就是类似为他们自己做广告。既然生活中我们已经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许多夸张的虚假的广告存在,为何不可以接受几个靠力气活吃饭的车夫做做广告呢?
没坐车之前,我还真的是不愿意坐三轮车,因为我很难心安理得地坐在车上,透过车夫那弓着的背去看风景。超说我的理解不对,这只是社会分工而已,他们需要用这种付出换取生活,你不接受对于他们并没有任何好处。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于是我坐在车上,看着车夫躬着背使着劲,心安。
车往远处去,从大街上拐下小道,再拐入小巷。超已经说了三次上当受骗了。而我是越来越有了兴趣。车夫带我们去的确实是很老的房子,没有修缮,破,旧,而且还有人住着的生活着的,进去看时,主人家每人收我们一元的费用。超老嚷嚷这一元钱的费用应该由车夫给,在他还没有嚷完之前,我就赶紧把钱交给了主人家。我倒是觉得花一元钱到别人家里转转是一件很实惠的事情,看看他们家里的简陋却整洁,屋子里有刚刚泡好的茶,天井处的煤炉还在煮着水,厨房里的碗还没洗……这些都让我感觉到很亲切。
走进一家小院,主人还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那老房子的结构,热情地指点我们站在哪一个位置哪一个角度能将老房子的结构,老房子最有特色的地方拍下来,那一刻,我只想坐下来,与主人泡上一壶茶,聊一会。
那一刻,我对传说中的东栅西栅突然少了兴趣,想象中那些修缮一新的房子,青砖不象是青砖,墙白得很洁净,屋檐上挂着装饰的红灯笼,巷子里全是各式各样的小商品,糕点还是糕点,只是没有了味道,蓝布花裙还是蓝布花裙,只是不再有了小巷丁香般的姑娘。
我是愿意在这样破旧的老巷子里转转,能闻到从巷子深处飘来的酒香。想和主人家说,不泡茶了,来杯水酒如何?
后来,午饭是在一个小巷子吃的乌镇羊肉。乌镇羊肉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的,一般要烧一个晚上。食客们对羊肉各有所好,有的喜欢夹心的肥瘦相间;有的偏爱腿精的鲜嫩多汁;有的爱好尾部的丰腴肥香;有的专挑脖项活肉,还有的则专攻羊蹄下水……往往为吃一块中意的羊肉而不惜放弃清晨的美梦,等着小火咕嘟了一个晚上的羊肉开锅。一杯小酒,一碗羊肉,或用新轧的细面下一碗羊肉面,洒上碧绿嫩黄的蒜叶姜末,吃得心满意足。
我们吃午饭的地方,店面小窄不起眼,却据说有许多名人在这吃过饭,有一两张相片做证。相片很旧,相片里的名人也很普通,于是我就想,吃饭的时候,任何人都只是人,没什么普通人与名人之分。
就如,超说小桥流水人家,我说枯藤昏鸦,西风瘦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