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婚姻家庭那些成长过程中,你该明白的向行知致敬

在相亲角被“扒光”,这些“自取其辱”的父母最心酸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1193人  谈心社

一番折腾后,落得“出力不讨好”。

这是相亲角的父母,最常遭到子女的对待方式。

老花镜、放大镜……一天下来,往往腰酸背痛。

子女却并不领情:

一是嫌父母“多管闲事”;

二是觉得父母“不懂爱情”。

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对你的父母,确实存有偏见。

今天这个稿子,就是社长看到个视频,想为“自取其辱”的父母们说两句。

1

要单身也没办法

不能伤着孩子吧

上海某公园的相亲角,一位7旬大爷正替女儿物色相亲对象。

女儿今年38岁了,尚未成家。

背着给女儿相亲的大爷 / 梨视频

其实她很优秀:研究生学历,前两年就达到了年薪40万。

听大爷的意思,这两年只会更高。

至今,这位大爷已经背着女儿,在相亲角寻觅六七年的时间了。

背着给女儿相亲的大爷 / 梨视频

面对镜头,这位大爷坦诚地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是肯定(想抱孙子)的呀……有生之年还是希望能看到女儿结婚。”

大爷表示,他也知道自己的观念比较传统:

认为不结婚的人是少数,还是结婚比较好。

但他同时也说,自己还是会以女儿的意愿为主,尊重她的选择。

“我这个人并不是思想跟不上时代,她如果实在要单身也没办法,我也不会强迫她怎么样啊。”

背着给女儿相亲 的大爷 / 梨视频

“她不让我讲我就不讲了,你伤到孩子不好的。”

他在乎女儿内心的感受,不想让她心里受伤。

对于是非,他拎得非常清楚。

结不结婚是你的自由,我不逼迫你,但我愿意协助你试着找个对象;

我认为不结婚的人占少数,还是结婚比较好。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听不听随你;

你如果不让我在你面前提这事,那我就不提了,你开心最重要。

替儿女相亲的父母,有时并不是不通人情的“洪水猛兽”。

“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掌控”,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也都懂。

对父母来说,你结婚不是目的,你幸福才是目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透明人》(来源下同)  

2

混迹于相亲角的父母

不是“怪物”

不知什么时候起,活跃在相亲角的父母,成为了“贪婪”、“现实”的代名词。

去年,关于“相亲鄙视链”的新闻言论让人惊掉了下巴:

奇葩的相亲条件 / 凤凰WEEKLY

这位妈妈十分看重户口带来的一系列福利,并以此挑选儿媳。

一时间,全国网友都在谴责这位妈妈的三观。

有人说她是“精神病”、“病人”,甚至有网友出言不逊,骂她“心理变态”。

继而,这场舆论风波,演变成了一场对父母的群嘲。

但事实上,很多父母的三观,比你想得正。

访谈节目《透明人》中,姜思达来到北京的一处相亲角,采访一些替儿女相亲的父母。

本以为会听到很多他们找儿媳、找女婿的苛刻要求。

反倒看到不少父母出人意料地通情达理。

一位爸爸在接受采访时,用浓重的语气说,

“我有次看到一个人写的‘希望对方是处女’,这不是侮辱人呢吗?”

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可思议。

一个本该“油腻”的中年男性,他所说的话和他年龄段的常规“人设”,形成鲜明反差。

还有一位妈妈,她的爱情观豁达又深刻。

她说,“我觉得那些硬性的条件,和爱情的关系不是很大。”

和经济因素相比,精神上是否志趣相投,才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我已经活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两个人思想的境界、品味、意识形态的匹配度高一点,对生活的幸福度才是最有意义的。”

在爱情和婚姻上,父母可能比你更有发言权。

3

婚恋观上

父母和儿女各有各的心酸

为何父母与孩子,还是常为婚恋问题发生争执。

原因?互不理解占多。

朋友给社长讲述她上月的相亲经历。

朋友妈妈打电话来,说一同事儿子也在北京,交流后,阿姨发现朋友和男生的情况挺合适。

打电话来问问,朋友有意向的话,可以通过父母先交换个照片。

如果双方都觉得合眼缘,就加个微信,先联系着。

北漂生活 / 视觉中国

朋友和妈妈说,不用要照片了,就先加个微信,也别说奔着恋爱聊天了,就当多认识个朋友吧。

妈妈一听发火了。

“你这根本就不合相亲的规矩!”

“人家要不是为了谈恋爱,谁闲着无聊愿意认识你啊!”

阿姨无法理解。

反对父母“逼婚”的年轻人 / 视觉中国  

对父母的婚恋观,年轻人不理解的地方也多。

为什么一到25还没对象,家人就开始着急?

为什么自由恋爱,在父母眼里就这么不靠谱?

如此种种,编写一本《父母婚恋观十万个为什么》绰绰有余。

年轻人们不相信,仅凭一张简历和照片,就能让两个人相互了解,产生爱情。

很多相亲的父母,却更在意孩子的安稳。

8090后的父母们,经历了这个世界变化最快的一段日子。

时代变迁的几十年 /《大江大河》

他们的少年时代,工作安稳,生活的风险被降到最低。

经人介绍,对方知根知底,婚姻潜藏风险也被降到最低。

安稳最重要,日久可生情。

2000年后,父母们眼看着世界变化飞快。

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消失了。

跳槽,换工作,父母看着孩子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把高铁当成地铁坐。

着急。

担心。

为了降低孩子碰到“万一”的可能性,唯一办法——带着条件去相亲。

这是父母们的心酸。

而对孩子,拒绝的不仅仅是相亲,更是父母一辈人的生活方式。

明白时代充满机遇,也明白许多东西“留不住”。

背井离乡,和一个不熟悉的人谈爱情,简直天方夜谭。

他们觉得父母根本不懂自己;解释了,也不会懂。

这是年轻人的心酸。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即使,这里的对象换成父母和孩子。

重庆相亲角给孩子相亲的父母正在登记 / 视觉中国  

传播学上有个词叫“回声室效应”,大概是说持有相同意见的人会结成团体,一个团体内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父母在给儿女相亲的道路上,不被理解,只能抱团取暖,逐渐麻木。

他们耳朵里听到的都是:你家仔有房没房、没房我不嫁的呀……

于是出现很多奇葩相亲条件,这些父母也逐渐被妖魔化。

但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没人懂,才会一条道走到黑。

代际间的“恋爱冲突”,是用错了方式表达爱。

父母孩子间良性的沟通方式 / 微博网友  

子女们想要的,不过就是两个人从朋友开始,慢慢相处。

父母想要的,是像陈奕迅唱的——“稳稳地幸福”。

4

相亲的父母不是怪物

“逆反”的孩子也不是

对有些父母而言,相亲成了“工作”。

准时准点上岗,跟条件合适的人“合作谈判”。

相亲角聊天的家长们 / 视觉中国

几人成团,聊聊彼此进展和“婚恋市场”的“最新行情”。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已婚的孩子,天天操心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又买了保健品,担心父母被那些亲切的促销员忽悠。

未婚的孩子,天天操心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又去了相亲角,担心父母在其中越陷越深。

从某个角度看,二者真有相似的地方。

郭盈光的相亲经历 / 一条 《34岁未婚美女,去相亲角10多次,受到百般羞辱,她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另一些往来于相亲角的父母,也有自己的隐忧。

他们害怕不能再保护孩子周全。

我们看到了相亲角父母的偏执,却看不到他们的无奈。

当我们把他们当作奇葩,却没人问过,他们为什么不开心。

郭盈光的相亲经历 / 一条《34岁未婚美女,去相亲角10多次,受到百般羞辱,她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相亲的父母不是怪物,逆反的孩子也不是。

父母和孩子,总在遥望另一个世界的彼此。

但迈出脚步去对方的世界走走,也许两代人的“鸿沟”就会缩小。

希望孩子长大幸福就好了 /《非自然死亡》

谅解父母的狭隘,也看到自我的偏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