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26章学习笔记

2021-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卓玛秦

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释义:孔老夫子到卫国去的时候,跟南子见面,子路为这件事很不高兴。夫子见到子路不高兴,对天发誓说, “我所做的,如果不合于礼的话,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

一、历史人物

南子: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她淫乱、不贞的名声世人皆知,但是卫灵公却非常宠爱她,对她百依百顺,甚至朝政的大事,都听她的话,所以南子在当时相当有势力。

引:何晏的《论语集解》里讲“孔安国等以为南子者,卫灵公夫人也,淫乱,而灵公惑之”。

二、当时孔子为什么会见南子呢?

第一种可能是孔子考虑当时卫国的政治形势做出的抉择。孔子之所以去见南子,是希望借助南子说服卫灵公,使他能够恢复礼治。如何想使一国恢复礼治,当然最重要的是说服国君。而当下现实的情况是这个国君听命于君夫人---南子的,所以孔子见她。

引:《集解》解释是:“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也。”

第二种可能是不得已而见之。

卫国这个国情很特殊,什么都是南子说了算。作为卫灵公的君夫人发出的邀请,孔子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实际上是无法拒绝的。要么离开卫国,要么见南子。

引:《史记·世家》里描述了“子见南子”的情节,“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欲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第三种原因是圣人有教无类,不会弃舍任何人,只要有可能,孔子都愿意尝试教化。

南子虽然声名很差,但她也知道谁是贤人、谁是小人,她有知人之明。南子请求见孔子,是希望能用孔子,她也想用一个贤德的人来帮助她。孔子或许对南子也抱有一线希望。

引:刘宝楠先生的《论语正义》说“窃谓南子虽淫乱,然有知人之明”。基于种种考量,孔子最终选择去见了南子。

三、孔子的用心:

孔子当然知道,见南子必然会损害自己的名节。但是夫子没有计较这个,只想着天下万民,希望能够找到推行周公之治的机缘。只要有一线希望能够让卫国恢复治道,孔子都要去做这个努力,这就是圣人的用心,真正的大公无私。

四、子路不高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子路是担心老师见南子,就是要去行道委屈自己。子路不希望自己的老师委曲自己,实际上是为老师着想,他希望老师能够有一个完美的名节。

引:刘宝楠在《论语正义》里说“子路亦疑夫子此见为将诎(同“曲”)身行道,而于心不悦”,

引:钟茂森博士说:“老师和弟子用心不同,两人想的都没错,做弟子的为老师着想,不希望老师受屈辱,辱名节,尊师重道;而孔子一心想着恢复治道,想着万民的福祉,舍己为民。这应该是此章真正的内涵。

五、夫子为什么要指天发誓?

第一种解释是:孔子是出于对子路的爱护。老师深知子路的性格,认为普通方式无法打消他的疑虑。因为一个学生一旦对自己的老师产生怀疑,这不是一件小事,很可能就会因此断了跟随老师的学修之路。学生不信任老师,这个教学还怎么进行下去呢?老师为了彻底消除子路的疑虑,于是抉择了这样一种直击心灵的方式,迅速切断子路的非礼怀疑之心。这是老师对弟子的一片赤诚爱护之心,可谓用心良苦!

第二种解释:因为孔子在卫国,如果议论君夫人南子的德行,是不合礼制的,所以孔子才选择了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既打消了子路疑问,又回避了对南子的评论。

第三种解释:本章的“矢”应该解释为直告。是孔子明白的告诉子路、点悟子路的。孔子告诉子路“不要气愤,我的道之所以否塞、不被世人接受,是天厌弃之,非我等人力可为。”这样的解释也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孔子见南子”是符合礼制的,并没有做错什么,也不需要指天发誓向子路表白。

引:清代儒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窃意子路之不悦,与‘在陈愠见,君子亦有穷乎’之意正同,以为吾夫子不见用于世,至不得已作如此委曲迁就,以冀万一之遇,不觉愤悒(yì)侘(chà)傺(chì ),形于辞色。子乃直告之曰:予之否塞于遇,实是天弃之,而无可如何矣。”赵翼认为“子路不悦”,是为老师的委曲迁就而愤愤不平,与“陈蔡绝粮”孔子受困时子路的心情是一样的。

六、学习本章感悟:

通过“子见南子”章,我们真实的看到孔老夫子为了弘道的理想,不遗余力、不惜声名,在纷乱浊世中奋勇前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看到了夫子圆满的仁爱之心。

七、通过学习本章需要反省的地方:

1、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常常会对别人的很多言行不理解、不满意、不高兴,反省自己又何尝真正懂得别人的用心呢?何尝不是自己在非理作意呢?

2、每每遇到有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总是容易生气,缺少耐心,更难生起要去帮助对方的心。如果面对的是自己的下属,甚至会试图以各种方式去打压他的想法;如果面对的是自己上位的人,则在内心产生很多抱怨和对立。与夫子的境界真是差之千里万里啊!

八、本章最感动的话:

《关爱教育》里老师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走进任何一个人的心,必须怀着谦卑的心,不谦卑的话,就读不懂!

感谢诚一老师深入细致的讲解,让我明白这一章真正的意趣。圣人的心不要去非礼作意。圣人的心永远都是圆满的仁爱之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