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I体验展 观后碎碎念
国庆期间有幸参观了触手可及AI体验展,我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去体验了一番,本次体验展都是围绕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结合,现场非常多的亲子组合,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是寓教于乐。
一共18个小展区,每个展区都是有互动环节的,但是排队人数,em……所以我和朋友只参加了几个比较少排队的。对我朋友来说,她们接触AI科技并不多,但对我来说,天天可以听见同事、同行、领导、朋友圈对AI的各种期待和评论。
说起来,两年多前,有位忘年交非常有启发地问我一个问题:你所感兴趣的人机交互到底有什么可以期待?
我是回答不出来的。当时的我甚至都不知道机器学习是什么概念。我只是觉得,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生活使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式,是可以被设计的,如果作为设计师,小到界面,大到体感,我是有很大的学习空间的,所以我想从事交互设计。
但真的从事了这个行业,就觉得我还是算了吧,沧海一粟何必勉强自己,好好做人不好吗?在这行里混是要折寿的。如果AI和AI相关的职业是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那我还只是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农村结合部的搬砖工人……
很早看过哪篇文章忘了,就是说,AI已经可以识别1只猫,区别于其他物体来说的,各种姿势的,各种品种的,1只猫或者2只猫或者x只猫,但问题是让一台机器识别出“猫”这个动物的概念,大概需要2-3年,况且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物种,以及那么多种姿势,和物种的组合。所以让机器和人类一样去识别是困难的。柏拉图的洞穴理论,阐述过当习惯看着影子的人对真实世界的不适,那么被人类教育着的AI如何去适应变化的真实世界?世界是物质的?还是人类创造的?那么人类创造的【社会】又要如何地运用AI呢?而AI又如何去实现商业价值颠覆【社会】呢?
一个太深奥和太遥远的话题,但或许也并不遥远。
艺术往往作为人类对世界浪漫幻想的产物的存在,当然也是理性的玄学,未来代替人类去创造艺术的AI是有感情的吗?人类的感情是可以替代的吗?
创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科技越进步人类创造艺术越困难,万物哲理,皆有源,有本因,有不满足。这个展览里,我们放大了n倍看名著,我们随手几笔匹配名著,我们随便按键就有美妙乐谱,我们拍个照片都能唱出rap,但是哪里来新的名画,新的名曲,新的艺术……因为工具变得容易,复制就变得容易,嫁接和重复也变得容易,好像除了重复和嫁接,就剩下梗和情怀了。就好像说,艺术成了不同的时间段拿出同样的经典来换个手段演绎,那是不是也有点心酸……的浪漫?那对于AI来说,艺术其实应该是更难的挑战。
但如果AI在艺术领域只是作为人类创造艺术reference的存在,那么艺术还是艺术吗?那么好吧,还是让艺术成为一种玄学吧。
随手涂鸦匹配名画
好吧,七七八八想了很多,虽然不明前路,也不明此刻,只是逛累了,又不高兴排队和好朋友坐在石阶上一起“猜画小歌”。
滨江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