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的肉汤圆
曾经吐槽过北方过个什么节日都会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元宵吃饺子、立冬吃饺子、冬至吃饺子······,饺子成了北方家庭过节的标配了。一位北方大哥反问我,那你们南方过节吃什么?一下把我噎住了,好像除了端午、中秋以外,没有特别的象征性的吃食。但端午中秋的食品又是全国通用的,顶多就是咸甜之分。前几天回家,我和姐姐吵吵着让妈妈做肉汤圆,才意识到原来肉汤圆是我们家过节的标配。
小时候,每逢重大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等,我妈妈都会很兴奋的跟我说,我们要做肉汤圆了。制作肉汤圆的过程非常有仪式感,直接渲染了过节的气氛,以至于我从小对过节就非常向往和憧憬。
我们家制作肉汤圆是全过程的,并不只是简单把半成品材料简单组合包装。在过节前一两天,我妈妈就会把米泡好。制作汤圆的米由两种米组成,江米和糯米,印象中比例应该是7:3,不会太糯,也不会太粘。米泡好后就是制作肉汤圆的重头戏了——把米磨成米浆。在什么都机器化的时代,爸爸和妈妈一直用人力推磨的方式制作米浆。爸爸负责推,妈妈负责往石磨中喂米,一边干活两人还一边争论米浆干了还是稀了,磨推快了还是慢了、米糯了还是粘了的问题,争吵不断但也其乐融融。米浆磨完之后,会放在布中,通常是新买的床单过滤,下面放上稻草除湿,把水分滤出来。这个步骤之后,就获得了做汤圆的原料,类似于和过的面。最后就是剁陷,包好,下水煮。在肉汤圆盛在碗里之前,爸爸通常会在每个碗里放上酱酒、猪油,最后再放上一点胡椒,美味就此产生。小时候,更喜欢吃肉汤圆里的馅,爸爸一般会把外皮吃掉,把馅留给我。而我也会只吃馅,把外衣留给他。
每次做的米浆都会有富余,为了便于保存,妈妈通常会晒干成粉,可以吃好几个月。加点水后用来做肉汤圆或者甜饼一样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所以过节于我,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着热腾腾的肉汤圆,这时候要是有个火炉、再下个雨简直是完美了。我印象里所有的团圆都有肉汤圆的陪伴。现在却再也吃不到原来的汤圆了,也没有人把馅再让给我。回忆之所以完美,因为不可再得。
好在现在糯米粉超市随手可买。每到节日,我和姐姐都会请妈妈出山,做肉汤圆。虽然糯米粉不是手工制作,但也能原来的味道还原七八,真是万幸。说来也奇怪,我和姐姐性格迥异,但是对待吃的这个问题,口味却出奇一致,可能食物真是一个人成长印记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吧。感恩我的父母给我如此美好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