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阅《东溪手稿集》心得笔记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332人
揽月轩记
这本《东溪手稿集》是邑人陈孝彻老师收集汕头外砂东溪一些先生(先生,旧时对读书文化人的普遍称谓)的手稿仿古籍用宣纸编印而成。
此前对这本书没有引起重视,一直束之高阁,偶尔在整理书籍的时候随意翻一翻,走马观花,也没有认真地看书的内容,对书的内容从不在意。只是觉得旧时的读书人字写得不错,至多把它当成书法书看。
昨夜,想到看书,顺手一拿,稍微披阅,感慨是一本好书,竟明珠暗投我揽月轩好多年。于是,抚卷一通,渐生好感。旧时东溪文风鼎盛,有很多书斋,出了很多秀才、先生,留下很多文人轶事,我是很景仰当时东溪乡里的文化景象的。他们的才情影响了很多人,是当地人一段光辉的文化记忆。
我对文字考证一向缺少严谨的耐心,开卷也往往是图一时之快,因此在披阅《东溪手稿集》时,也因循一贯的阅读习惯,凭喜好观其鸿毛指爪,臆加评论。
本集辑录了多位老先生的手稿,其中一些是族亲关系。一个后辈对其前辈的一些手稿残稿收集起来,并叙述了其对先贤的敬佩之情和收集手稿的一些花絮。后辈文中提到先贤的一些故事。揽月概括其要,东溪先生能文善书,在读圣贤书的余暇或写一些随笔文字遣兴抒怀,或习习书法,或日记交游酬应,因为文思好,写得多且轻松,视文字为敝帚,不刻意珍重,每每写就随意搁于四处,很多随意扔进字纸篓。后辈后来收集这些文字,一些已是残卷了。
残卷读之,不乏珠玑之句。书者的性情跃然纸上,旧时文人生活日常也可窥探一番。书先贤的后生文字功夫和书法也是了得,先辈若有灵,定然也心慰生喜,爱怜有加。
本集还有画像赞,叙先祖语言平实,娓娓道来,观之若先祖历历在目,诲人不倦,嘉言懿行勖后人,为后代式,让人心生敬仰。
本集还有族谱,不厌其烦叙述敦伦有序,每每有简洁生动语言和小轶事以画龙点睛。族谱言意赅约意思隽永,家族发展源流脉脉,清晰可循。此一体例,与他家族谱也是差无多,但也有可圈可点之笔墨。
一些现在潮汕日常在用的口头语,在当时直接用在书面上,如“一落厝”(一套房产)“理数”(会计出纳结算)读起来亲切和有味道。还有一处先生署“鳄浦人”字眼的,不知当时的“鳄浦”是否是今时的“鮀浦”,如果是的话,也是增长了一点小见识,无意之中了解到地名的变迁。鳄改为鮀又是有何用意?揽月先留个小思考,有待去百度,在此暂且不表。
本集还有一些抄古诗和古文的书法手稿。这些先生的书风受赵孟頫、董香光、苏东坡的影响较大,一些还有点赵之谦的味道。我不禁感慨,这些手稿,论文字功夫和书法水平,在当时可能在一乡一县小有名气,但放诸一州一府,放诸朝野,在众多大笔手面前,可能也是泛泛普遍。但放在今天,足可使当今大多数所谓的文人、书法家汗颜。
这里要谈一下话外题。我观其中一位先生的字,可能受东坡书风的影响较大,其书法风格竟然和习东坡书的赵朴老十分神似。今之邑人南湾一老师,临池不辍,日前我观其临习赵孟頫的书作写得十分闲逸,若信手拈来,闲庭信步。据说,这位老师日常书法的状态也类揽月所言。我观这位南湾老师的小楷书法,其气息有一股老先生的做派,这是褒义的说法,几乎可以和当时的东溪老先生相媲美。在东溪先生手稿集中,我就看到一个可能习赵孟頫的东溪先生的书法和今我邑人这位南湾老师风神相似。
揽月这里谈东溪先生又谈到赵朴老,到今之邑人一位老师,也是话外题,无非就是谈一点开卷的体会。感慨东溪先生的书法真好,放在今天像南湾老师一样加入个中国书法家协会应该是没问题的。大家都知道,因时空不同,这是不恰当的说法。放在旧时的时空,这位南湾老师也许就是一位有名气的老先生,雅号南湾先生这也是有可能。这是画外闲话。
揽月读书笔记没有系统的思路,就是东拉西扯,万不可看成考证文章。本小文也无旁征博引,纯粹信笔写来的观感体会,某学识局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方家指谬赐教。
又到了结篇陈词的时候,说点体会。揽月曰,吾乡吾土诸如此类《东溪手稿集》的老先生手笔定然不少,也很有学习研究价值,如能对其进行涉猎博览,自然可窥其诗词文章之文采,其书法之风韵,其人文之精神,开卷有益也。一些资料也要及时整理,以免日后连残卷都整理不全了,抑或再无人认识其价值,岂不扼腕叹息耶。稍为欣慰的是,近几年吾乡吾土开始重视祠堂文化,各族也收集整理了一些有如手稿的资料,若能进一步研究定能有所收获。时人都鼓励开阔眼界,奔跑于外地看人家的手稿。某窃思,一些东西也大可不必舍近求远,本土文化深挖下去,明珠重现,也是宝藏多多。
岁次己亥近端午时节 揽月轩陈记生草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