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统编教材学习之“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理解

2019-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cc44b90c9ade

温儒敏先生在“统编教材四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提出的第五个问题就是“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这句话,我常常会在老师们写的论文里发现,有时看到了,真真是视而不见,感觉是套话,今天仔细推敲,有了一点儿感悟。

他说:小学三年级以后,应该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要教给方法,如读古诗,要让学生知道诗的韵律,感受诗歌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别。要让学生有鲜活的感受,不要一上来就分析,分析主题、作者、作者的原意等,很细,偏偏放弃了第一印象。先读,再分析,再来研究问题。我们不是没教方法,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

我的理解:“自主的阅读”的含义是指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获取外界信息,丰富自我认知的重要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由此看来,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就更容易理解了。教学中,我们因为先于学生接触到文本,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课堂上急于发表自己结合教学参考而得出的理解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建构。要舍得时间、舍得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他说: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进行检索阅读,等等,各有各的技巧方法。

我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缘于目标要求,我们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中要有方法目标,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老师应该把我们自己如何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分享,就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关于读书方法,不仅仅是讲述出名词,还需要作出示范来。

他说:没有方法论教学的意识,学生就只会精读,无论碰到什么文章,全都用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加艺术手法等一套分析办法去套。

我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这学期七八年级期末检测评价中,都有关于名著阅读的考查试题。但从学生卷面的分析看,我们的前进还是欠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指导思想和方法指导的问题……

他说:鼓励学生一鼓作气往下读。

我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量的积累,一定是以方法为支撑的,我们老师要有计划设计的方案,帮助孩子完成任务。

  他说:现在我们经常让学生抓关键词。他能抓住关键词还要你教啊?我们要教一些方法,甚至要教学生按中轴线读等方法,泛读的方法。

我的理解:“关键词”是用于表达文献主题内容,不仅用于科技论文,还用于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 举个例子说,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关键词》,作词:林怡凤作曲:林俊杰,其中有这些歌词:“好好爱自己,就有人会爱你,这乐观的说词,幸福的样子,我感觉好真实。找不到形容词,,沉默在掩饰,快泛滥的激情,只剩下语助词······”“你是我的关键词,你藏在歌词,代表的意思,是专有名词·····”我们看,关键词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是有变化的,所以如何捕捉关键词,如何找到关键词,一定是要教给学生方法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