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丨武昌起义(1—1)
第一章 辛亥革命
第1节 武昌起义:孙逸仙誓志兴中华 袁世凯计谋终窃国
一、君主立宪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依靠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满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而邻国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打破了封建的“闭关锁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建成了当时亚洲仅有的资产阶级国家。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甲午战争",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除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外,还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1904年,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领土爆发了日俄战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弹丸小国日本战胜了农奴制的庞然大国俄罗斯,世人震惊。也终于迫使清廷下决心立宪,于是派大臣赴欧洲考察,派幼童留学美国。1906年,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并于1908年宣布以九年为期,召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清廷再次重申预备立宪,把预备立宪的年限由9年缩短为5年,并于1911年完成组阁。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只有四名,因此被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不少人加入革命党。
此时的紫禁城,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帝国的威严,但他的主人已经隐隐感到了末日的临近。
二、中国同盟会成立
为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于1905年8月成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光绪五年(1879),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华侨资本家孙眉资助他系统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1894年,孙中山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同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
1895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邹容的《革命军》发表后,清廷封闭了报馆,逮捕了章太炎、邹容。邹容死在狱中,章太炎出狱后被孙中山接到东京,担任《民报》的主编,介绍他和黄兴、汪精卫等革命党人认识。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多次在国内组织起义,但都失败了。徐锡麟和秋瑾在安徽、浙江举事,英勇就义。黄兴又在广州组织起义,又失败了。黄兴在徐宗汉的掩护下,脱逃出来,两人遂结为革命夫妻。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等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本想生擒两广总督张鸣歧,不料张鸣歧越墙逃走。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林觉民等牺牲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遗体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24岁的林觉民从容赴难,临行前的《与妻书》后被选入中学课本。
三、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此时的清政府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然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激起民众的强烈反对,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保路运动”。四川省尤其激烈。清廷派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推选蒋翊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刘复基、彭楚藩为副总指挥。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斩首示众。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熊丙坤挺身而出,他大喝一声:“弟兄们,抄家伙,跟 我来!”士兵们拿起枪,跟着熊秉坤冲出去,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黎元洪听到当夜枪声响起,闻知革命士兵夺了楚望台,知道大势已去,怕革命士兵找他算帐,赶紧躲到床底下。熊秉坤和金兆龙找了半天,才把他从床底下拖出来,劝他来指挥。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
武汉起义的次日清晨,当时在美国的孙中山习惯性地在早餐前买了份报纸,不经意间扫了一眼,赫然发现一行醒目的黑体大字专电:“革命党人占领武昌”。文中说:“这是一个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有计划的革命运动。如不发生意外,著名的流亡革命家、反清革命领袖孙中山可能被推选为民国总统。”11月24日,在国内一再致电催促的情况下,孙中山从法国马赛乘船回国,12月25日抵达上海。
摄政王载沣一筹莫展,面对危局,隆裕太后临朝训政,急诏袁世凯回京。谁知袁世凯答称足疾未愈,不便率军。载沣明知他拥兵自重,但为了保住大清江山,便交出全部实权,擢升他为总理大臣。袁世凯这才出山,统率北洋军向武昌扑去。
北洋新军久经训练,装备精良,接连攻下汉口、汉阳,武昌形势危急,指日可下。可袁世凯偏不过江,只命令在龟山上架起大炮向武昌轰击。原来袁世凯另有打算。
清军暂不过江,武昌松了一口气。这时孙中山先生由海外回国抵达上海,起义各省派出代表齐集上海欢迎孙中山回国。嗣后代表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公元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同时通电各省改用阳历,并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建元的开始。临时政府派出军队,护送孙中山去民国首都南京赴任,早有黄兴等 人在南京迎接。接着又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名《五权宪法》)。
四、溥仪逊位
武昌起义爆发后,经过英国公使朱尔典和袁世凯的一番密谋后,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南北停战议和的建议。以停战、清帝退位、袁世凯为总统三项议和条件,在孙中山回国之前,谈判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了。
清廷的和谈特使是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南方的首席代表是伍廷芳,谈判在上海进行。双方共议和五次。南方政府为尽快结束南北战争,迅速推翻清政府,向袁世凯作出秘密承诺:如果袁世凯赞成共和,迫使清室退位,大总统之位非他莫属。而紫禁城里对袁世凯与南方政府达成的秘密协议,并不知晓。
孙中山反对南北议和,于1月11日宣布自任北伐军总指挥,制定了六路北伐计划。当时英、美、德、日各国军舰驶进长江,蠢蠢欲动,造成即将武装干涉的局势。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下,革命党人只得向袁世凯作出让步。1月22日,孙中山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自己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1月16日,袁世凯来到养心殿,奏请隆裕太后,召开皇族会议,讨论帝位去留问题。当时只有6岁的皇帝溥仪,就坐在隆裕太后的身边。
辞别隆裕太后,袁世凯经东华门出宫时,遭到革命党人的袭击,袁世凯便以此为借口,称病不再上朝。皇宫里关于退位的争执更加激烈。禁卫军将领良弼坚决反对退位。隆裕多次召章御前会议也没有结果。
1月26日晚,良弼在家门口遭到炸弹袭击,刺客、革命党人彭家珍被当场炸死。同一天,袁世凯指使在前线作战的段祺瑞等50名将领通电“立即采取共和政体”,逼迫清朝皇帝退位。并许给皇室以特殊“优待”: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国民政府给予四百万元;清帝仍居清宫,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保护等等。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挥泪对宫娥”,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清廷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五、袁世凯在北平就职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两次致电袁世凯重申这个承诺。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同一天,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出生那天,他的叔祖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他的父亲大喜过望,因此为他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名“世凯”。
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曾自谓“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两次乡试未中后,遂决计弃文就武,投奔淮系李鸿章。当时,李鸿章的幕府中大都是举人或进士出身。袁世凯因此前往山东,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1882年,朝鲜发生军乱,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随吴长庆部众东渡朝鲜。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因此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就被封为“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左右朝鲜政局,俨然为朝鲜的太上皇。
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随后日军迅速出兵朝鲜。袁世凯化装成平民从仁川回国。因有“知兵”之名,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章等奏派袁世凯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训练新军,渐为清廷所倚重。北洋军阀亦多源自新军。
1898年,光绪发诏宣布变法不久,奕劻、李莲英等保守派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并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慈禧当即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夺回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
帝党曾寄望于袁的新军,谭嗣同9月18日晚密会袁世凯,希望他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住的颐和园。而9月19日傍晚,慈禧突然离开颐和园返回大内,将光绪移驾瀛台软禁。刚回到天津的袁世凯得到消息,怕受牵连,遂向荣禄告密,西太后闻之大怒,下令诛杀了六君子。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1902年,在保定编练新军。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在北洋六镇编练成军。在此期间,他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等,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
袁世凯北洋势力的扩张,对满洲亲贵构成威胁。皇室亲贵煽动一些御史上疏弹劾,甚至预言将步曹操、刘裕后尘。1907年,袁世凯被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反成中枢重臣。
溥仪继位后,其父载沣怀疑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袁称疾返回河南。在此期间,他仍关心政事,待机而动。
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先任其为湖广总督。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抵达京师,组织新内阁。
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制南方革命党,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选出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但当时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军攻下两镇。
1月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世凯幸免于难。为了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通电支持共和。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2月27日,临时政府派蔡元培为专使,宋教仁、汪精卫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专使到达北京之日,全城遍悬五色国旗。主要路口均搭起了彩牌楼,并大开中华门,请专使由中门而入。中华门是清代的“大清门”,平时关闭中门,只有皇帝出入时才大开中门。
在欢迎专使的宴会上,袁世凯表示:“一俟北京局势稳定,立即南下就职”。可是,2月29日晚六时,北京就发生了“兵变”。商民遭抢劫者四千余家,专使住所被洗劫一空,蔡元培等避入东郊民巷内的六国饭店。
帝国列强驻华公使根据《辛丑条约》,纷纷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保护使馆的“安全”,北京的政局大有内忧外患双临并至之势。于是商界人士吁请袁世凯“万勿南下”,北洋将领通电全国主张“大总统在北京就职”。南京方面被迫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