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威海随笔

2022-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慧韵凝痕

        早就听闻威海是个好地方,终于去了趟威海。

        历时九个多小时,从菏泽几乎跨越了整个山东,历济宁、聊城、济南、淄博、滨州、维坊、青岛、烟台,最后到达威海。

      下榻的是公寓性质的民宿。对面隔窗可以望见大海,天水蔚蓝无际,浩大而苍茫。

      小憩片刻,便到海边游玩。沿着海岸线,坝堤上满是蓊郁的松柏,往下就是浅草,再然后就是沙滩。

        下午四点多钟,海滩上人不少,在浅海嬉戏玩耍的小孩子尤其多。整个海边显得非常热闹。

        看海,人多了不行。一个人最好。人多了,就感受不到大海的辽阔雄壮,没有了严肃性,也体会不到海的吞吐涵纳。

        一个人看海,让自身隐入无限苍茫,隐入一片涛声与海风,从恒古的回声里听自然的律动,从悠长的海风里捕捉沧桑的气息,让身虚化,让心归零,一切都在巨大的涛声里宁静。

      离开沙滩,开车去滨海公园。缤海公园很长,下面是石头砌的台阶。海中有岛,岛上是大面积的楼房,公园里仍是以松为主,附带了很多造型。

      海岸退潮后的石头隙滹里有很多小螃螃和海贝,不少人当地人拿是小棍和捅寻找着,我新奇但不羡慕,我甚至比他们更懂他们的坚辛。

      几乎没有人造的海滩,算是有了点海的样子。

      环境非常干净。但净化和设计后的自然失去了它该有的样子。

        人为的景观虽依托自然,但已不是自然。

        看山跑死马,看海也是,我们走了很长时间。回到住处附近,专门吃了海鲜,我家乡差不多。

      到海边去时,已是9点了。大概是涨潮的原因,海岸上大雾弥漫,雾与黑暗吞噬了—切,也淹没了一切,只有洪大的潮声起伏,立在松林间,有一种恐慌的情绪慢慢滋生,今日的涛声和海雾似乎唤起了千万年人类进化刻印在我骨子里的对自然雄伟力量恐惧和无奈的情感基因,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我们始终需要敬畏自然。认识自然不等于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所谓的征服和支配不过是我们一相情愿的臆想

      松涛阵阵,想起了这个词,我似乎明白了威海多松植的原因。

      第二天,用了—上午的时间看了刘公岛。

      我没太关注刘公岛的传承与来历,或者说是因为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热爱,让我忽略了文化传承。

      但是威海的历史让我悲愤不己。在博物馆和展览馆里,翔实的威海刘公岛之战资料揭示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甲午之战再启了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历程,中日海战,致使民族蒙羞,国民蒙难,文明蒙尘。

      纵使有铁血男儿,纵使浴血奋战,仍挡不住日军的坚船利炮。百年国耻,岂可相忘,丁汝昌,邓世昌、孙万林、戴宗骞……一个个的名字是如此鲜活,他们的血染红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扉页。

        在提督府居,我站在水师提督丁汝昌手植的紫藤前久久不语。紫藤硕茂,占了右边院子—大片地方,时己盛夏,曲折繁密的藤蔓上挂满了下垂的绿色藤果,一搾长,像人的样子。古居完好,树犹在,而英雄长逝,令人扼腕叹息。

      发掘阵列的炮、船艇诸物,大部都写明某年某月某国造等前世今生的经历。看了更加心痛。

      科技,富国强兵的最关键因素。纵观现当代历史,科技往往是导致战争成败决定力量。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战争,是推动技术革新的有力推手,不管是有硝烟的,还是无硝烟的战争。

        三国演义里董卓斥袁绍好像说过;你想试试我的剑利不利?袁绍针锋相对:你的剑利,难道我的剑就不利?

        每人头上和心中,都悬着或应该悬着—把利剑。

        看完刘公岛,我不仅这样想,假如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再听轻言轻信选择文科;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也不会选择当老师,至少不会做语文老师。

        献身科技,将是我永恒的追求。毕竟,高—时,我的理化曾经常满分。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啊。

      回来时,沿着滨海公路绕了—圈,走走停停,有悬崖海景,有峭壁浪涌,有峦秀峰奇,有孤岛耸峙,不过一直没见到想象中的野海。

      自然是万年风物孕育长成的生命,而历史是生命息息不绝的细节。听着历史和现实交织的涛声,吹着亘古八荒流转的海风,但原我们的双眼,能够穿透过去与未来的层层迷雾,让心剥离芜杂,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蓝天之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