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记忆里的圣诞节

2016-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盏

记得小时候是不知道有“圣诞节”这个节日的,那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六一”儿童节。因为就只有在“六一”这天,老师才会收起严肃的面孔,与我们一起开心地游戏。而我们,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上学期间不上课,一天玩到晚,更开心的是还能赚取糖果。放学回家的路上,跟小伙伴们比赛,谁赢的糖果最多,谁就最厉害。

那个时候的快乐真的好简单。

在我真正意义上“过上”圣诞节是在初中。

到镇里去读初中以后,才知道圣诞节对别人来说是个这么热闹的节日。那个时候盲目跟风,就知道是圣诞节,也不知道圣诞节究竟是个什么节日。跟着买礼物送同学,也收同学的礼物。

初中,送的都是贺卡,相互友好的同学之间互赠贺卡,在每张贺卡上写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再就是送给偷偷喜欢的人巧克力,结果便是满城风雨,也低调不起来。那个时候大家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而巧克力更是被灌输了更多的含义,所以只要一看见巧克力出现,便是起哄声压盖整幢教学楼……

而同学之间,开始是最普通的贺卡;而后发展成封面有闪闪发光的磨砂,或是展开就能立体的图画;最高级的就是集前二者为一体,再加上有圣诞歌声的小喇叭了,当然还有个闪彩光的小灯泡。那时一个圣诞节的贺卡,就得花掉我辛辛苦苦存的几个星期的零花钱。因为相好的朋友太多,而有时没有准备给朋友,朋友却送给了我,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又重新去买。

现在看着抽屉里还有叠得厚厚的贺卡,虽然感觉自己当时幼稚,但脸上还是会不经意地露出笑容。

到了高中,除了知道圣诞节之后,又知道了一个新的节日,那就是———平安夜。而且平安夜比起圣诞节来似乎要更隆重。

“平安夜记得要吃苹果才能平平安安哦”,那几年,几乎被这句话洗脑了。于是朋友之间疯狂地互送苹果,三块钱一斤的苹果,卖到5块钱一个,甚至班干部们还要在这天组织起来给班里的同学每人发一个苹果。

记得最搞笑的一个片段就是我们在高一的时候,那个平安夜,我们寝室里几个女生说要在十二点整吃苹果,当然吃之前得先许愿,这样愿望就会实现了(虽然现在想来很可笑)。结果我们大家都调了十二点整的闹铃,想着先睡会,到了点再起来吃。谁知道一睡就睡到了天亮(现在回忆起来很羡慕那个时候的睡眠质量,现在有一点动静就睡不着真的很折磨人),除了一个女生之外。一个女生在十二点准时吃到了苹果,当然是迷迷糊糊当中摸到了苹果就拿起来啃,啃到一半发现忘记先许愿了,之后由于苹果太大,啃了半天没啃完,也是啃得够呛。第二天说起这个事情来,我们都笑疯了,一个是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感到惊讶,另一个就是对那个女生的啃苹果事件感觉搞笑了。

就这样送苹果送了三年,吃完没留下任何痕迹。

上大学以后,圣诞节最热闹的就不是校园,而是学校周边的各种商店了。当然学校里面还是会有社团在搞气氛的:苹果+玫瑰。

商店里圣诞树夺目迷人,饭店里推出各种圣诞情侣套餐,大街小巷全是圣诞歌曲循环,真是热闹非凡。

但,却又没那么热闹了。

工作以后的圣诞节,虽然自己能够亲手去装扮圣诞树,去张罗组织活动,但氛围是没有的了。只是人多的时候开心一下,转眼人散了,开心也就跟着没了。关于礼物,同事之间相互客气一下,也送一个苹果,但这种苹果就只是苹果,已经不甜了。

或许是没有了那种“需要存钱存好久终于有足够钱能给朋友买礼物”的那种喜悦了吧。可能是少了期待感,也可能是会一直陪着你,跟你一直纯真下去的人都不在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