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井盖

2019-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_声

    2019年3月23日

    几天前我走路的时候,发现人行道上的一个井盖破碎了,有一半井盖都已经掉进去了,露出了井口。看样子已经坏了一段时间了,我看到之后心里想到。 

    “城市真落后!怎么就不能在井盖上个无线传感器?市政部门通过传感器来监测井盖状态,有那么难吗?唉!城市建设的根本不行!建设理念真落后!”

    抱怨之后,我就离开了,就像来来往往的很多行人一样。但是刚走几步,我大脑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

    “一个低头族专注地在吃鸡或者给女主播打赏。忽然扑通一声,一只脚掉入井里,小腿重重地磕在井沿上。”想想我都觉得疼。

    “不行,我不能就这么算了,得想办法弄个警示什么的。”

    但是瞅来瞅去也没有看到任何可用的东西能够做出警戒。我想把这个问题反映给政府相关部门,于是我就着手获取联系方式。费了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成功地反映了这个问题,最终井盖被很好的修复了。

    路面完好如初,行人又可以踏实地走路了。自己的一点小小的行动让城市变得更好,让我有一种满足感。我特别开心,思绪飞扬,大脑里自动冒出很多画面。

    “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又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很快地想到解决方法。”

    “我越做越顺,能做的也越来越多,贡献越来越大。”

    “我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成了政府表扬的‘热心市民’。”

    本章第一节《牛奶被碰洒之后》详细介绍了“自我状态”的概念,简单地说,”自我状态”就是一个人真实的心态反映出来的不同行为模式(注①)。本故事就体现了自我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上节提到,不合时宜的自我状态会引发诸多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灵活地调整自我状态。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首先应该觉察到自己的自我状态。

      在本故事中,刚一开始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CP)”。用自己局限的经验和内在的标准对这个城市进行评判,认为城市就应该是我认为的样子。

      此时CP起到的是负面作用,并没有去分析问题的原因,也没有指引自己采取实际行动。指责、批判和抱怨并不有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是激发了自己的攻击欲。

      当我带着不满走了之后,我想到可能会有人受伤,我开始转到了“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NP)”。在本故事中,NP起到的是正面作用。在这种状态下,我开始变得关心他人的安全,想去保护别人免受伤害,愿意去帮助他人。

    后来当我去试图解决问题的时候,怨气消失了,理性回来了,我开始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我的第一个办法行不通时,我又及时作出了调整,调用自己信息检索的能力,找到了负责维护井盖的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是在用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A)”解决问题。在这种状态下,我开始正视现实,搜集信息,调用资源。没有被情绪所困,力量是用在了解决问题上面。

    问题解决之后,我又转换到“自由儿童自我状态(FC)”。开心愉悦,像个小孩子一样。冒出很多天真的想法,觉得生活是好玩的,有意思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个故事中,我并未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状态,只是仔细地观察并做了分析。要想活得更自主和自由,还需要能够灵活地调整自我状态。那怎么才能做到灵活调整呢?请关注后续更新。

    有相关问题也可以和协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王老师,微信daocao214

    参考文献

    ① 参见徐丽丽 《沟通赢家》,4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