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艺术论:现代书法的思维方式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沂蒙画派

现代书法的思维方式

刘阳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实践的过程,是由材料、文字主体、技巧与欣赏过程组成的。现代书法,是网络时代逐渐脱离文字书写功能,以欣赏为主的艺术思维形式与表现形式。

    一、关于书法的思维结构

书法的思维结构是由科学性与艺术性综合而成的,然而作为艺术的书法与作为科学的文字,是以两种有距离的现象相融存在的。一种是以欣赏为前题,一种是以实用为目的。文字的存在有一定的地域性(比语言的使用的程度要小些),而作为一种附源于文字之上的书法,则特别地显示出这一点,在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书法是书写艺术(研究文字形式美),而在西方,它由于文字特性、地域性的差别,文字艺术归于实用美术设计一类的,那么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中国书法如何以地域性为基点而超越地域性。

中国的文字是建立在对称性的基础之上的,而作为艺术,书法则具备综合性(材料、文字书写技巧),这就要求书法具备整体与个体、直接与间接、空间的大小、层次的分离、节奏变化、笔墨技巧的具体运用。

作为文字书写艺术,创作者与欣赏者,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字与书法知识,试想不识字何从欣赏书法,只识印刷体,而不识正、草、篆、隶,如何认识到书法的艺术性?

书法的思维结构,应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从平面二维向三维、多维方向发展,同时在强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注意结构的意向性。

二、书法艺术是宏观与微观的综合

作为文字表义,书法是无所不包的,作为文字书写形式,它是有限的,但作为艺术,它同样具备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及理性的科学性思维。形象是结构的外化,再抽象的作品只要具备形式,便具备一定形象,然而书法艺术创作的潜意识的过程,则是由感性到理性又到非理性的。

作为现代书法一直强调与追求的继承、创新与回归,都离不开由鉴至繁、由繁至简的提炼过程,这其中原始思维与儿童般稚拙意识,是常常被借鉴的“归真”方式。但原始艺术因人类文化文明未全面形成与发展,追求是最初级的简率认知与记录,而现代艺术则是在几千年文化文明积淀的基础上,对规律的再发现、再认知、再提炼。抽象符号化的至简,是再创造过程。

那么现代书法该如何认识并展示艺术规律呢?这就要从书法的范围、技巧与结构特点来考虑。

范围——书写内容的文字性与非文字性拓展;技巧——书写的形式拓展;结构——整体与个体的规律性的研究拓展。现代书法的思维结构是创作与接受的综合(创作与欣赏评论)。

如何理解书法思维的趋同性与趋前性呢?趋同是:1区域环境、习惯、价值观所导致的趋同;2思维、意识、观念、观察角度与深度、广度的巧合与相互影响。

而趋前性(前瞻性)则是:发现不同,寻找区别,是一种预见。书法的科学性应当是后者,过度对历史的回顾、借鉴,只能导致思维模式趋同产生,这是艺术中最禁锢人的思维发展的方式。

书法思维方式的结构、认识的过程,是由形象——情感——抽象的过程,最终达到概念的形成,不过在此之前对于形象的认识与确立、情感的反射与交融、抽象的概括与扬弃,无不是在建立、修正、重新结构中完成的,然而文字的继承范围,总是比其他的艺术的继承要多些,因为书法的特点就在于是用毛笔书写文字。

在书法艺术实践过程中,经验思维是有其基础的,经验思维是综合的,与行为和情感思维并行,反映在书法艺术中便是个性,但经验思维并没有上升到抽象思维的高度,因而是直观的,是个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现代书法思维方式中的聚与敛

聚——多向思维(同向与反向)的综合;敛——集中与概括、选择性的取舍。书法艺术的“聚”“敛”,横向上说:正、草、篆、隶各种体的掌握与借鉴,纵向上讲:形成风格特点。

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反馈与超前的思维特点起了不小的作用。历史、时代对书法的影响的反馈,欣赏者的欣赏反馈,是创作的参照。如何通过历史、文化,预见书法的未来走向与发展,是创作必不可少的。

四、现代书法的思维矛盾

1. 继承与创新的改变——应继承形式与内容,改变技巧与思维方式,拓展表述范围。

2. 综合与分离——综合的庞杂性筛选,与分离的局限、支离性,但综合、融合是书法艺术永远的趋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