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昂贵的恩德?
教会是一个讲恩典的组织,但什么是恩典,众说不一。有人将恩典理解为宗教性的礼仪;有人解释为白白得来的祝福。但我们必须知道,恩典是白白的,但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个代价是极重的。这个代价不是你我出(因为出不起),但肯定有人出。基督教的恩典是重价的,是贵重的,它贵到一个程度,需要人用命去捍卫的。这里的命,不是说命可以够付恩典的价格,只是说命是人类财富中的最贵代表,但恩典的价值比之更高。
基督教恩典贵重的原因,不在教义,不在传统,不在理性,不在爱心,乃在于基督耶稣,并他的牺牲与大能。唯有耶稣他是所有价值的最终所在。
他是万有之首,万有都是靠他而立,万有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上帝一开始是将他的恩典白白地赐给整个人类,但人类在罪恶滔天中渐渐失去了神所要的持守。后来,神又在万千族中,拣选一个人,这个人衍繁成一个族,后来这个族又扩成一个国,本以为这个国是可以承担祭司的责任,领受中保的位置,但是很可惜,这个国存留短暂,后果悲惨,最终将原本上帝的独生子之生命侵夺走了。本以为故事就此结束,人类从此暗淡地过地狱般的生活。但从基督的血肉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团契,那就是教会,教会是上帝的恩典的直接收益者,也是持守者,更是宣扬者,盼望今天潘霍华的预言不会实现,那就是教会在上帝的恩典中失落。
基督贵重的恩典,如果用一句话概述就是来跟随我(come and follow me)。跟随他是耶稣对门徒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参考可1:17,约21:22,《做门徒的代价》,页36)。跟随之目的不能仅从眼前的领受来看,否则它从里到外投了着失望;跟随耶稣必须存有终末论的盼望,因为耶稣是终末论的主。
今天,教会的人对恩典的理解是偶像式的。我因需要而跪拜,需要满足,继续信;需要没有满足,再见。信仰和我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不是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的信仰强调基督和个人的直接关系,而这个关系不是发乎情止乎礼的,点到位置。这个关系是从现在直到永远的。这个似乎还可以理解。
基督教信仰最难搞的就是我们的信仰不是以自我的需要满足为满足,而是以主耶稣基督的需要满足为满足,我们的满足是建立在他满足之上,凭着他的旨意让我们处在一个是否满足的境遇中。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不满足有所不满,就是一种不信的状态,与恩典无缘。面对这样的信仰,很多人呜呼哀哉。
但有一部分人面对这种信仰他们却义无反顾,他们真心领受了基督的恩典,而且这种恩典催逼他们去信,并且信到不惜以命相随,潘霍华称之为门徒。上帝从来不会因为基督徒的增加而降价销售他的恩典,所有欲得恩典者都是要以死追随基督。当教会开始打折兜售恩典的时候,于是乎就在教会的内外出现了修道主义、改革主义、敬虔派和清教徒等。所谓的降价就是将恩典从神的身上降到人的身上;从天上降低地上;从灵界降到物质界。但今天在世俗化的进场中,人们(教会里的)在降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切记:恩典从来不是自选的。恩典是基于上帝主权的施于。门徒从来不自召的,它是基督奉召后所赋予的职分,这不会因为接受神学装备后而高级,也不会以为你是专职而升华,早期的门徒从来不受这一套。门徒唯一的高贵就是死命地追随基督的高贵。路德曾说,人的工作和方法无论多么属灵,他都不能站在神的面前谋求自己的利益。
真正的恩典不是因信罪得赦免,而是真正的跟随基督,并为他去死。所以昂贵的恩德就是纯粹的恩德。
宗教改革500年之今天,我们是否也走在廉价恩典的道路上?而今天的天主教却渐渐在贵重恩典的道路上前进。这是值得我们所有在路德改革光照下之人需要反思的。正如潘霍华说,我们的教会是正统的,但我们跟随耶稣的道路是否是正确,是值得我们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