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
好久没有坐火车,又一次坐卧铺,心情有点小激动。
1.
出地铁的时候,南广场北广场 我犹豫从哪个口出去,结果堵错了,安检后又拖着箱子从头穿越到尾,还好还有一个小时才开车。
候车室没有足够明亮,心情觉得略有不爽,为什么给去东北的车安排这个“偏僻”的候车室,好像被欺负了一样。当然,这个是我自己的感觉。
旅客大包小包的,几乎坐满了位置,庆幸我还找了一个小座位,忙着发微信,很快已经检票了。
呼啦啦的一群人围了上去,就是不见前进,工作人员大声喊着: 一个一个来。
走近了,原来快车也是直接刷身份证,奈何前面的门 关的比较慢,乘客着急,就容易挤了进去。
亲切的绿皮车,从外面看到硬卧的车厢,有点小新喜,床位底部有白色的档门,虽然中间没有门,但也起到了安全 私密的作用,和软卧差距真的不大。
可能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硬卧是半夜 从沈阳 出发的,大家还在沉睡,整个车厢像一个大通铺。我小心翼翼爬上最上铺准备睡觉时,列车员还找我换票,心累。
现在不用换票了,上车前工作人员扫码,就立刻显示了身份证信息。你可能问这个码是哪个来的,我也第一次见,是在取票的时候,直接出了一张白纸 带有乘车信息和二维码,如果需要报销凭证,才会打印出来熟悉的蓝色硬质纸张。当然,出于好奇,两个我都打印了。好像没有节省纸,反而浪费了。
2.
找到位置,马上我的箱子塞在了床底下,占领有利地形,旁边的大姐也学我把箱子塞到了对面。
正想熟悉一下一车厢“室友”的体貌特征,旁边车厢的几个人也挤了进来。
“这票咋安排的?”
“要不你俩去那头,我们正好上这边来”
“你们仨人,我们也仨人儿”
两个家庭经过商议换票成功。
我的下铺是一位严肃的大爷,他旁边是他儿子,
妈妈在另一个车厢,会过来聊天,一楼的位置被一家人成功“霸占”。
两边的上铺是哥们俩,他们另一个兄弟在旁边。
团队协作能力强,一个传,一个递,一个举,就把几瓶好酒堆到了最上铺的空地。
我当然是中铺,位置刚刚好,对面中铺是半途上来的,本来是一位胖胖的女孩儿,但是她站在那儿半天没有上去,后来换了一位瘦瘦的大姐,像她的妈妈。
我坐在窗边开始啃新疆的烤馕,买之前还担心会硬的咯掉大牙,没想到吃起来香香的,芝麻是个好东西。晚饭吃好,上床玩手机。
虽然卧铺没有单人床宽,但却有一丝丝的兴奋,想象自己买的是硬座票,然后突然我抢到了卧铺,(⊙o⊙)哇,开心的要飞起来。
窗外的树木匆匆飞过,火车轰隆隆的响着,我的床随着舞动配合共鸣,好像自己是个小朋友,坐上了公园里的小火车,哈哈哈,玩这个游戏设施可太值了。
3.
手机没玩一会儿,我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不到九点睡着。半夜11点醒了一会儿,一觉睡早5点,充实,怎么比在家里还睡的香。
早上有人在讲话,“昨天开始还挺冷的,后来越来越热,我被子都没咋盖。”
我想这说的不是我吗?
她们还说,上铺是最冷的,因为空调正好对着。
白天是最热闹的时候,电视剧的声音,小说的声音,新闻的声音,八卦的声音,种地的事,工作的事,孩子的事,火车的事,疫情的事。
隔壁的妈妈对着儿子说话,又不像是和儿子说话,聊起来自己以前也心大,这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开始有个惦记的事了。 你孩子不就坐在你的对面吗?
可能这是比较好的母子关系吧,男孩儿也二十多岁了。
妈妈边聊天边夹杂着自己的关心,好像不至于让人嫌烦。看来我妈妈也要学习一下。
4.
到站的前两个小时,90 %的都下了车,我从午睡的床上下来,吃完一口晚饭,边玩手机边充电。
好了,不说啦,我快下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