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内向的孩子?
回老家见到表姐,聊了几句她就开始抱怨儿子内向,想给儿子找心理咨询师,刚好我懂心理学,让我跟外甥说几句,我没法拒绝,但是这个事情远不是我能说的了的。
外甥今年已经26了,城建学院毕业后姐夫给他找了一份园林局的工作,他其实很想跟同学到外地闯荡一番,但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天津市的表姐无法想象外甥如何在外地生活,坚决不同意。
外甥从小比较内向,虽说跟他性格有关系,但是堂表姐和姐夫长期吵架甚至动手,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又有几个是阳光开朗的呢?
表姐当年为了不影响外甥的学习而没有离婚,但一直生活的不开心,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物质上更是尽力满足儿子的需求,一双鞋两千多,半年前又给儿子买了一辆车,因为住的地方距离单位太远,平时表姐和姐夫出门都是公交地铁,但外甥每天都打车上下班,算下来还是买车省钱,但他们却从不知道儿子每个月多少收入?更没有收到过儿子买的东西!就连全家出门买矿泉水都是只给自己买一瓶。
没有女朋友,跟父母几乎不说话,吃完饭就在自己的房间待着,这些让表姐有些着急。其实外甥从小就内向,早在几年前表姐也说过,当时我还在家人群里发了一些有关内向的文章,见表姐和姐夫没有任何反应,我也就不再多说,父母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想依靠外人来解决孩子的问题,这是很难做到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种子生长在不同的土壤,味道大不相同,人也一样,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的特性,但很多父母不懂这个道理,自己养成了“枳”,却还骂这个“枳”为什么不是“橘”?综观内向者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得出几种养成内向孩子的方法,你有没有中招呢?
1、孩子做什么都不对,想什么都是错。每当孩子想自己做点事情,家长就能挑出各种毛病,命令孩子放下正在做的事情,甚至告诉孩子什么都不要做,只要学习好就行。孩子有一些奇思异想,父母就觉得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告诉孩子不要瞎想,多把时间放在学习上,试问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充满了家长给予的挫败感,让孩子未来如何有自信呢?
加加林小时候对神秘的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告诉妈妈想要去月亮上玩,妈妈没有笑话他,而是风趣地说:去吧,但是别忘了回来吃晚饭,妈妈会着急。加加林能够成为首位进入太空飞行的前苏联宇航员,与他的母亲的教育分不开。
2、孩子的事情父母大包大揽。孩子出门见到的每个人,都要告诉孩子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孩子的衣服要由父母决定,孩子吃什么也是父母做好的,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就像这次我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26岁的外甥碗里装满了父母夹的菜,自始至终没有选择自己想吃的菜。这样的养育方式和养一只宠物狗有什么区别呢?
3、父母太能说或者父母都不说。父母中有一方或者两个人都太能说的时候,孩子还没开口,父母已经说了,孩子刚说几个字,父母都知道孩子想什么,孩子刚想表达一些观点,父母就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想法,长期下来孩子越来越没有说话的欲望。还有一种是父母平时都不爱说话,孩子想和父母交流,却被父母嫌弃太吵,小时候孩子可能会和小动物说话,慢慢长大以后也会不想说话。
4、发现孩子内向时不能接纳。很多父母有个刻板印象,认为内向的孩子就有问题,就会受欺负,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父母越想越焦虑。内向是一种天生的气质,无需过分的担心。在《读者》上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已经是一位知名作家,回忆小时候在村子里怕见生人,每当家里有客人来吃饭,母亲都会先盛一碗饭,上面放好菜递给躲在门后的作者,正是这位母亲的接纳,让作者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内向有问题,从而可以专心从事写作。这个细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的母亲在村里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普通妇女,却有着教育孩子的大智慧。相比之下,很多城里的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生怕内向的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要么就是逼着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交朋友,要么就是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倾诉孩子太过内向,殊不知父母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让别人知道不是自己教育的不好,是孩子实在太内向,这个行为却在孩子的内心烙下一个阴影,不断强化孩子内向的特征。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其实内向的孩子未必就有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表明内向者有着很多的优势,通过MBTI的测评,我们也能知道,有些人天生内向,他们不像外向者将自己的能力轻易就能展现出来,内向者的能量在内,不会轻易表现出来,但不能说内向者的能力就一定不如外向者,只能说两者的优势不同,如果说外向者的能力在于交际与沟通,那么内向者的能力在于专注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内向者中不乏成功人士,比如巴菲特、俞敏洪、陈道明、杨丽萍等等都是内向者,他们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能够忍受成功前的孤独和寂寞,最终做出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