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杂文随笔精选录心情随笔

红楼笔记(二)

2022-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零文章

红楼梦笔记

红楼笔记(二)

说着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

此为《红楼梦》第二回笔记。

接上一回说到贾雨村“春风得意马蹄急”,去地方上任时鸣锣开道,游街扰巷,恰巧瞥见自己潦倒时相遇的红尘知音——甄家丫鬟娇杏。于是连夜寻访,却在封肃家觅得甄家夫人及娇杏下落。

于是当夜请一顶小轿,把娇杏娶回家中。真是人生得意花团锦簇,人生失落雨雪风霜!雨村既中进士,又得娇妻,男人的三大喜事,其已近圆满。

然更羡慕娇杏之命。“偶因一着巧,便为人上人。”从丫鬟到夫人,命运两济,毕竟生命处处难有“侥幸”之遇,此真不知何世修来如此之福?可叹命运毫无定数之论。

再说雨村初入官场,仗着有才,总想干一些惊动宇内的政绩,于是处处显露才华,然却被官场同僚所嫉妒,于是被上级以:“情性狡猾,擅篡礼仪;且沽名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之罪参了一本,结果龙颜大怒,把贾雨村丢官革职。

众人或有所不知,大凡做官,必有做官的规矩和道理。久居官场的人,如河中砾石一样,初有棱角,继经水流冲涮洗磨,渐渐失棱掉角,又圆又滑,外人便不好把握了。《雅俗文化书系》专门讲做官的道理,称之为“官场文化”:

在中国古代官场,各种关系概括起来可分为这样三种:1、上级对下级;2、下级对上级;3、同级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官场的基本关系,贯穿整个官场。

其一上级对下级,应收放自如。既能体恤,又不能娇纵,掌握分寸才是上策。其二下级对上级,士为知己者死。唯上忠贞不渝,让上级心满意足。其三同级之间,以和为贵。春秋战国蔺相如与廉颇的相处之法——将相能和,天下可以长治。

所以如雨村者初入官场,哪里会懂这样的道理。于是只得忍受官场的排挤,张罗妻小归故乡之后,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以聊谢心中苦闷。

好歹天无绝人之路。官场给他闭了一扇门,上帝却又给他开了一页窗。正值雨村难以为继之时,林黛玉家需要一名家教,于是雨村由朋友推荐,作了林家的“西宾”。

西宾是什么身份呢。古时人们待客围席而坐,以西东分宾主。家塾老师和大官们的私人秘书及幕客,坐于西边,以示尊重,所以后来用“西宾”或者“西席”作为家塾老师或幕宾的尊称,而主人家处东位,所以称“做东”。

这里从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家也是尊师重道的书香门第。所以后来林黛玉诗词曲赋样样出彩,也不为怪。

只是那黛玉素本怯弱,加之其母新亡,不免伤悲哀痛,几日不再上学,这可把贾雨村闲得无聊之极,所以便有兴致游历山水,打发时光。

这一日偶至郊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信步至一山环水漩、茂竹修林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剥落,有额题曰“智通寺”,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云: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佛家讲人生就是修行,处处皆有领悟之机。那日雨村来至这破寺之中,瞧见这寺门的那一副对联,此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不能不说没有感想:

雨村看了,因想道:“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

但贾雨村进庙却见一个又聋且昏,齿落舌钝的龙钟老和尚,他向和尚问话,皆答非所问,一时便失去了请教的兴趣。

列位可知其中缘由?假使贾雨村此时能明白“智通寺”里的一切,可能《红楼梦》后面的故事就得改写了。作者或许在这里要告诉给读者们另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是贾雨村不会领悟,我们却可以借机解读解读。

我们先看看“智通寺”这个名字。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达人生智慧的地方。《金刚经》的另一个名称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其中的“般若”二字,就是通达人生的大智慧。很明显,这里告诉给人们的是,别看这个寺破烂,却可以通达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怎么通达这个大智慧呢?那副对联说得明白:做官,不可贪得无厌,不能没有节制,到时候想收手时却没有了机会;做人呢,要有一个度——话不能说尽,事不能做绝,否则到头来想回头时,却没有了退路。

这里既有一种警示,也有一种处世圆滑的道理。而贾雨村仅看到了圆滑,却未领悟到警示。更甚者,他根本看不起那个又聋又昏的老和尚。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里,经常写到少林寺里面总有一个“扫地僧”,也不就是又聋又哑,脏乱不堪的老和尚么?——可以用眼神致人生死,岂不是武功和修为达到了神的境界?

自古得道的人,都经历过人生不同寻常的经历,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折磨和委屈,所以往往以一种不完整的形态出现在人世间。然而人生只有经历过大劫难后,才能悟得生命的真谛。他们看懂了世俗的一切,根本不在意外表和自己的行为,就像前面出现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一样,他们已经获得生命的“涅槃”。

第二回笔记

可惜像贾雨村一样的红尘俗世的人们,满眼的欲望,哪里又能看得到人生的残缺和不满,哪里又能领悟到生命的真实是不足的道理呢!所以贾雨村的不耐烦,那是必然——

与其听那龙钟和尚叽叽歪歪,还不如到村肆中沽饮三杯来得自在。

刚入肆门,只见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来,口内说:“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古董行中的贸易姓冷号子兴的,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最想投契。

好了,贾雨村人生的第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完成了。这个“故知”是谁呢?

冷子兴,多好听的名字——冷眼观世间,以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来看待人生。所以贾雨村最赞他是有作为大本领的人。

古董商人在旧时社会上的地位很特别。既是一个商人,有商人的普遍追求——唯利。而古董又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不但价值高昂,而且要求经营古董的商人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

大凡拥有古董的人家,不仅财富丰厚,而且大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所以,冷子兴所结交的客户,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更能触及社会上更深层次的现象。而通常情况下,那些有社会地位的人家,不会轻易出售古董,只会在家道中落或衰败时,才会把家里值钱的物件出售或者典当出去。

也就是说,出售和典当古董虽然是一件普通的生意买卖,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败亡兴盛。电影《末代皇帝》里就有宫里的官员和太监把皇宫里的古董、字画偷出来贩卖的场景。可见古董的交易过程,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的盛衰,更可以预见一个国家的未来。

作者借冷子兴这样的一个人物出场,来诉说《红楼梦》里宁荣二府及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与纠葛,合情合理,而且真实可信——并且那冷子兴还是贾府中王夫人的陪嫁周瑞的女婿,所以他对贾府里的事了如指掌

冷子兴首先告诉贾雨村贾府已现的败相是什么:

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没有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每次读到小说的这个地方,就会引起思索:

如何使一个家族或一项事业长久地发展下去?翻看中国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富可敌国的家族出现,然而能够传承和流于至今的,却没有一家。想来民间常说的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原因在哪里呢?曾国藩家书里有几句话,值得玩味,不妨引来,或许可以有示警之用: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仪之旗帜也。

意思很明白,创业艰难,但守业更是难上加难。这个“难”不仅仅是外在的因素,更多的是内部的因素。任何家族,任何事业,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也不管你有多少儿孙,如果没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与坚守,都是靠不住的。

我想起有一年去参加一个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班的培训学习,老师给我们讲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为什么这样“短命”的原因。一是在于很多的企业家立世时,目标就非常短视——赚钱,为了这个目标甚至去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所以价值观一开始就有很大的问题。二是不擅长管理,也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所以经营的过程就像土匪的活动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东西赚钱就干什么,赚了钱也没有长远的规划,待到经营困难时,就宣布破产,毫无社会责任感。三是暴发富的气质,有钱就是江湖老大,就可以花天酒地,目空一切,毫无敬畏之心与仁慈之爱,到头来不过三五年光景便烟消云散了。

古人说得好,“诗书继世长。”追求物质的东西不是永恒的,只有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才能保证事业的长久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教九流、百家争鸣的思想,能够流传到现在,影响和继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人,正是文化的传承和文字光辉的魅力所在。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传递的是思想和信息,一种无形的元素,不需要外在的物质表现,都藏在人或家族的气质里。而且文化和思想越深厚,就隐藏得越彻底,气质里表现出来就越谦卑。财富却不一样,财富的积累越多,就会越表现得明显。钱财一旦露白,争夺它的人就会越多,哪里还有什么生命力可言!

所以对于家族事业来说,钱财不是继世的保障。唯有精神文化、锦绣文章才可以传承千百万年,以至更久。

第二回笔记

说到这里,贾雨村与冷子兴的酒可能已过三巡,我们来看看这位怎么地闲聊贾府之中的人和事——

原来贾府乃世袭的公爵,启蒙之祖有宁荣二公,至小说中最后一代人物,已经历四代,分宁荣二府,皆可算诗礼之家,名门望族。

宁府贾代化,生二子,长子贾敷,八九岁上便死了;次子贾敬,得一儿一女,儿子贾珍,女儿惜春。贾敬虽袭了父亲的爵位,然却好炼丹修仙,家中之事一概不管,后把爵位传给儿子贾珍。贾珍只一味高乐,把那宁国府翻了过来,也没人管得了。贾珍又得一子,名贾蓉,娶妻秦氏。

再说荣府贾代善,娶妻史侯家大小姐,就是小说中的贾母。也生二子一女,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女儿贾敏。贾敏嫁巡盐御史林如海,便是林黛玉的母亲。荣府中分东西两府,东府贾赦,生一子一女,长子贾琏,娶妻乃贾政正妻王夫人侄女,九省统制之女王熙凤;后生一女,名巧姐(又名大姐儿);女儿迎春,乃贾赦姨娘所生。西府贾政,生三子二女,长子贾珠,不到二十便夭亡了,娶妻李纨,生一子贾兰;最小儿子贾环,次女探春,皆是庶出;长女元春,就是为贾府锦上添花,烈火喷油的那个女儿。唯次子贾宝玉,生得奇特。

根据冷子兴的闲话,我们可以看出贾府中人物姓名的显著特点,宁公与荣公的名字皆是三个字,中间一个“代”字;其次皆两个字,第二代的名字里,偏旁皆带个反写的“文”字,如贾政;第三代人的名字里,皆带一个“王”字,如贾宝玉;第四代人中,皆带有“草木”的意思,如贾兰、贾蓉。

这个家族四代人的名字,也隐含着家庭的盛衰兴荣。第一辈人的“代”字,从“人”从“弋”,意为人用带绳子的箭获取猎物,古时战争有“会猎”的意思,说明贾府是靠着与皇帝打拼江山得来的地位,靠的是武力之功。及至第二代人,则天下太平了,需要文化人,所以贾家后来治家求官,靠读书。然而当一个家族达到鼎盛时,儿孙们便坐享其成,个个如珍珠宝玉般精贵,所以天天高乐,斗鸡走狗、无所事事。及至家道中落、衰败颓废,儿孙便如草芥,又得重新创业。后来预示贾府的重振,提到“兰桂齐芳”。说贾兰靠读书考取功名,做了大官,贾家又恢复往日的繁荣。作者用贾府里的人名,点明一个家族的荣辱盛衰,更说明了人世间的各种经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起伏不定,周而往复地发展下去的。

书中却特别写到贾宝玉这个人,其上载道:

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

还是贾雨村独具慧眼,仅听冷子兴这样一说,便说贾宝玉与众不同:

只怕这人的来历不小!

我读《红楼梦》里的人物,单对贾雨村颇有些微词,然在评价贾宝玉这个人的观点上,贾雨村评人评事,确有深奥和独到的见解。闫红曾写过一本关于《红楼梦》人物的书,里面专门讲到这一回,说贾雨村算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她说贾雨村的“精致”,就在于对人的观点和看法。她还进一步指出,假如贾雨村用这个观点去见贾宝玉,很有可能贾宝玉会视他为知己,而不会骂他为“碌蠹”。

那我们就来看看贾雨村的精彩点评: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馀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这观点很有些道家的思想。说天地有正邪二气,大仁的人,会应正气而生。应正气而生的人,就会使天下太平久安。大恶的人,应邪气而生。应邪气而生的人,就会扰乱天下。其次还有一种人,介于正邪二者之间,如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等一样,而贾宝玉就属于此种人。

他特别讲到第三种人,说他们在人群中,论灵秀聪俊,算得上是顶尖的人物;然在礼法伦理方面,却自由放荡,极具叛逆精神。

为此这不仅让人想到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与陶潜。他们追求人性的自由,可以放下“五斗米”的世俗欲念,去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人以“青目”和“白眼”,不顾及人家的面子,只在乎个人的态度。他们可以在闲时无目的驱马狂奔,及至路的尽头,大哭一场而返。他们鄙视当官,不愿卑躬屈膝,却为世俗所不容。但他们的生命里有一种纯洁的坚持,他们的情操不容污浊,他们的生命活得精彩而亮丽……

几千年来的中国读书人,都向往和追求这样的生命价值,然而在现实的世界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又是多么的无奈,摆在读书人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屈丛,要不装疯。

第二回笔记

所以小说里无处不透着一种反叛礼教、争取个性独立与解放的思想。也许作者告诉给我们的是:人生来自由,也应该享受生命的洒脱与独立。

于是突然想到曾在网上看到的一副草书作品,原意是“春池嫣韵”,由于写得实在不好辩认,便被人们误读为“去他妈的”。也许在面临纷繁的社会环境,在感受到人性被挤压而痛苦的时候,我们真应该对着天地骂一声:

去他妈的!

2021年6月12 日于九里堤聚贤茶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