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 750天 早间输出-4月27日 阅读笔记-茂才

2023-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指北针的从零开始

大家好,我是指北针_从零开始

今天文章的主题,阅读笔记-茂才

➡️阅读笔记-茂才

茂才,汉代察举重要科目。

西汉称“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为“茂才”,或作“茂材”。

始于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诏三公举茂才四行各一人,司隶州牧岁举茂才一人,遂为岁举之常科。

又,

明、清时作为生员之别称。

其实,

“秀才”原本并非泛指读书人,《礼记》称才能秀异之士为“秀士”,这恐怕是“秀才”一词最早的来源。

最早有秀才之称的,是西汉初期的贾谊。

《史记·贾生列传》记载:

“贾生,年十八,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唐代有许多诗人吟咏贾生的诗词,如:

1、巴陵赠贾舍人-李白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2、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赠解头贾嵩-赵嘏(音gǔ)

贾生名迹忽无伦,十月长安看尽春。

顾我先鸣还自笑,空沾一第是何人。

-

-

➡️延伸知识:

最后的秀才——张任天

(1887年11月24日-1995年)

张任天,历史上最后的秀才,直到1995年109岁的张任天在杭州去世,之后我国再也无在世的秀才了。

张任天所在的「台州之邑」仙居,原名乐安、永安,北宋真宗时因王温得道,一家「鸡犬升天」,真宗赵恒便「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将永安县改名为仙居。

仙居南临括苍山,又因有一括苍洞被列为道家第十洞天,相传东汉至北宋曾有徐来勒,王方平、葛玄、蔡经、太慈、广成子等12位真人在此修炼成仙。

仙居从东晋立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余年了,这里历史上曾出过四位武状元,进士、举人和秀才则不可计数。

【人物概况】

张任天原名张家福,字图南,自号万竹居士。

1887年11月24日出生于仙居县城关万竹居旧址补过轩,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父亲张培棣,是一个开明人士,曾于上海读书经商。

1904年(光绪三十年)取消科举,张培棣就在仙居办了一所「安洲小学」,当时在全国亦属先驱。

之所以取名安洲小学,是因宋末元初仙居杰出的教育家、诗人翁森曾创办著名的「安洲书院」。

张培棣后来又在仙居办了两所学校:育英小学堂、育英女子学堂。

他还致力于实业救国,引外资开了个铅锡矿厂,但好景不长,Z乱接踵而至。

有着如此好的家教氛围,加上天资聪颖,1901年14岁的张任天便中了秀才。

这位身高仅1.45米左右的得志少年或许受仙居「地气」的影响,曾在台州府八仙岩上洞天攻读诗书,习武练剑,许是这短短大半截的「修炼」造就了他今后一生的胆气吧!

第二年便只身一人到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读书。

父亲张培棣因通算术被乡人诩为「精勾股」。

张任天大概秉承了父亲的基因,于1904年东渡扶桑,进入了早稻田大学(日)攻读数学。后又转入明治大学(日)读政治经济学。

回国后,张任天引入「非欧几何学」的思想,译著有《几何原理研究》等。

1957年张任天还发表过论文《赫列斯的克》。

1912年编纂的《中国名人大辞典》和李俨编撰的《中国算学史》都将他列为清代数学家。

张任天还步先父后尘,自办北京人天数学专科学校和杭州吴山数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1929年至1936年,张任天应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陈布雷邀请,出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

1931年,出任全国惟一的民众教育实验县新登县县长。

张任天晚年一直寓于杭州,居无定所,历次搬迁。

仙居也只是在1954年和1980年回去过两次(1954年回去是因前妻去世)。

1980年回去那次,据侄子张子正回想,90多岁的张任天,一人乘火车到义乌,又乘汽车到了仙居,只在仙居盘桓了两三日,去看了看父亲的坟,便又只身返杭。

据张子正说,

晚年的张任天,子女8人都不在身边,老伴跟着成都的儿子一起生活。1966年5月开始他就一人独自生活,张子正每次去看他,老人都十分开心。

他生活得很自由,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写回忆录,然后一天中其余的时间大都是沿着西湖或在周围的山林间漫步,饿了就随便在路上买点儿吃。

但是每年的清明、冬至两天,老人必定会沿着西湖一直走到上天竺、下天竺,走龙井、穿九溪,再到六合塔,沿途凭吊一下过去的同志、老友的墓地,其中必去徐村陈布雷的墓前,看看这个始终自称一介书生、却挣扎在宦海中并始终未能摆脱的老朋友……

1995年,一个柳絮飘飞的下午,这位身高仅1.45米左右、留着雪染般长髯的老者,这个历经了清末、民国、新ZG的清末秀才张任天,终于走完了他109年的人生。

人生不必总是争分夺秒,走得太累时就停下脚步,享受慢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End-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侵必删。

输出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