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

《传习录上》

2021-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超_8b2f

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

《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上怎生求?

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行如何分得开?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一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比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

性是心之体,天理是性之本原,尽心即是尽性。
惟填写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

要时时刻刻修养自身、以待天命,只要领悟到处境顺逆、寿命长短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也能够做到不为此改变心意。‘事天’虽然与天分离,但已然看到有个天道;‘俟命’则是尚未看见天道,好比在等候自己与天道相见,这便是初学者确立其心的开端,是要其于困苦中勉励。

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需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至则意诚。

此心纯是一个天理。

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

天理人欲不并立。

然,心一也,未杂于人(欲)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

事即道,道即事。

主一之功,是专主一个天理。

只念念要存一个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

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功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不可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

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

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寻个‘上达’的功夫。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专一是精研所要达到的目的,精研是专一的手段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制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圣人'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