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读书

从纸质书到电子书,我们越来越浅薄了吗?

2020-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李青尧

关于读书,很多人脑中都有这样一幅传统的美好图景:

洒满阳光的阳台或咖啡馆靠窗座位,一杯清茶或香浓咖啡,一本书,一个人,安静祥和地度过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

现在把书换成iPad或者Kindle,也许也能比较惬意,但实体书自身的可读性、给人带来的专注和深入思考,都是电子产品难以企及的。电子版的资料虽然检索起来也更加方便,但要对着屏幕,认真读完一本大部头学术著作,绝非易事。

据说在2018年,kindle阅读器进入中国五年后,就已销售了数百万台。笔者甚至早在Kindle进入大陆市场之前,就找代购加价买了当时最新版本,自以为买了就会方便看书。

然而令人羞愧的是,我不得不承认,并没有用它读过几本书。那个全键盘的白色设备几乎每年都在吃土,一度因为闲置太久不充电,差点死给我看。听说很多人都拿它压泡面,据说比ipad效果更好。

别说学术著作了,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曾经在电脑上和手机读书APP里存着大量永远也不会点开的电子书?甚至包括小说、画册、杂志这种“轻阅读”的东西,都长年累月地堆在那里没打开过,更不要说看完了。


君不看现在地铁公交里面,甚至马路上正在走路的年轻人,有几个不是埋头捧着手机在看的低头族?甚至开车的人,也在等红灯堵车的间隙,赶紧刷刷微信抖音。

看的什么内容呢?别人有没有关注自己,别人在干什么,或者玩玩游戏,……就算里面能有点鸡零狗碎的知识吧,营养也是极其有限的。

自从互联网兴起之后,人均上网的时长就越来越超越人均读书的时长。但是上网浏览各种信息甚至看电子书,就等同于读书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即使上网算做“阅读”,也顶多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

网络浏览切割了我们的思考力,更不要说深度思考了。相对于读书,碎片式的网络浏览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扼杀了我们的时间,使我们能记住的信息变少,知识学习难以深入,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而且形成不了知识体系。总之一句话:我们变得更加浅薄了。

试想一下,以手机为例,大多数上网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一边用微信发个朋友圈刷存在感,顺便看看别人的动态;一会和朋友聊几句天;一会去支付宝的农场领个鸡饲料;一会去淘宝签个到,浏览几小时买个东西;一会点进各大app的推送消息;一会看一篇别人发的公众号文章链接;还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无处不在……

手指头在屏幕上不停地点来点去,虽然不知不觉消磨了好几个小时,还是觉得没干什么正经事,而且长一点的文章都没有耐心读下去。即使读了些朋友圈热文,很可能又是套路满满,有机巧却缺乏智慧的。

有没有这样鲜明的感受对比:为什么经常读完一本书,令人宁静致远,而刷完微信朋友圈或者小视频,却觉得更加心浮气躁了?要相信,你绝不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看圈一时爽,爽完没营养。

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再能啃完一本大部头经典著作了。除去“没兴趣”,理由不外乎“没时间”以及“没耐心”。


然而高质量地阅读一本好书,本身就是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的,甚至还要反复看、记笔记,没有偷懒的路径。同理,偷懒用看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方法替代读原著,很多东西也是难以体会到的,比如文笔本身的美,原作精彩的情节和人物,想象力空间等等。

这些方面,实体书显然更占优势。

不过,并不是说网上的阅读就是洪水猛兽,一无是处。有些信息的确没必要浪费树木纸张,比如时事新闻、娱乐八卦等时效性强的,随便扫一眼就OK了。也不是说,所有现代化的阅读方式就都不值得体验了。

但是,在网上那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真正有价值的还需要我们抱有强烈的目的性,去认真筛选过滤。比如订阅特定的栏目,访问专门的网页及app,排除无关的干扰,才有可能高效地获取信息。但这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同样不能达成知识体系的建立。因为并不是接受的信息量越大,我们就越能自动深入理解,自动建立起知识体系的。

为此,不妨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

针对不同种类的信息,我们应该用不同方式接收,同样,对于不同内容的书籍,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实体书毕竟很占地方,万一搬家也很令人头疼,而且金钱耗费往往也比电子书多。所以,对那些没有收藏价值,或者不是急需的书籍,完全可以考虑只阅读电子书。总之,到底读电子书还是实体书,没有什么规矩,根据个人需要灵活处理就好。

本质上,不是读什么书,而是还在不在读书。真正的智者,不该被网络上各种无关信息所左右,让上网侵占掉读书的时间,而是应该具备深度思考能力,主动而有选择地读书,一步一步打造个人专属的知识体系。



相关阅读:

信息过剩时代,还有必要读书吗?

春节正是读书天,收拾书橱好过年

【建议收藏】金句迭出|作家谈读书

你偷懒没读的书,可能成就了别人的一生

更多文章请查看文集:且与言书

关注公众号:qy-talk,共同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