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后(上)
母后出生在中国一个不是很起眼的但是名字却很有文化气息的村子里。说村子不起眼是因为方圆几十里有很多类似的村子,说村子名字有文化气息是因为人家名叫杜府,比起那些叫什么庄什么寨什么洼的简直高出太多。小时候没文化的我一直觉得母后大人的村子一定很有背景很有来历,要不然 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怎么会跟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同名呢。
母后大人7岁那年秋天,姥姥凑了凑家里的钱交了学费,于是母后大人背上姥姥缝的书包去上学了。然而上学第一天就被某个捣蛋鬼给打了,具体原因不清楚。这一打不要紧,母后的下半辈子就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因为第二天母后就死活都不愿意再去上学了,然后长母后两岁的母后她姐也就是我的大姨母去上这个学了,然后母后就成了文盲,一辈子的文盲。后来母后每每提起这段往事都特后悔,此时我就调戏她说,你看你没读书才跟了我爸,才有了我们啊,要不然凭借你这么聪明的脑袋,读了书之后前途无量,肯定就不会跟我爸了,也就没有我们了,然后母后就笑开了花。老爹的调戏方式是,说母后就是因为没有读书没用耗损脑细胞所以才能在有些事上格外聪明,然后母后就笑开了花。
母后17岁那年,姥姥得恶疾去世了。悲伤之后,母后大人开始跟着姐姐在哥哥家住,每天下地干活做饭洗衣服异常勤快,跟舅妈相处也比较愉快。过了几年,经由她姑姑我姑奶介绍,认识了我老爹。据说俩人就只见过一次面,然后见面时母后也没太好意思抬头看老爹,所以相亲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母后都不知道老爹长啥样,只是有个模糊的大致印象。直到有一次俩人赶集碰面,母后远远地就觉得,嗯,是这个人。
一阵敲锣打鼓之后,母后成为了老爹的媳妇儿。那时候老爹家比较穷,是属于村里数得着的那种穷,姑奶在介绍对象时也已经说过,但母后觉得,穷没关系,以后俩人好好干,只要人好就行。那会儿比较流行打老婆骂婆婆的陋习,但是母后大人凭借着姥姥教给她的几句箴言“不打小不骂老,勤劳踏实好好干,他就不会摸你一指头”,跟奶奶一家人相处得异常和睦,母后待奶奶如亲娘,奶奶待母后如亲闺女,好名声传遍大街小巷。又过了几年,二叔结婚了,大家再在一起住不太合适了,该分家了。呃,分家,看了又看,穷得叮当响的家,真真儿没啥可分的,于是老爹和母后就只掂了一只大锅,来到了距离爷爷家有两排房子远的在村子边的茅草屋里。
母后看着茅草屋,笑了,新的生活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