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想写我的母亲好久了,一直都不敢提笔,害怕自己的文笔不好,写不出我母亲在我心里那种分量来。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没有什么出彩的事情可以让我可以炫耀,可我还是想用我的笔写下自己对母亲的那份感情。
我的出生本该是一个意外,七十年代末正是计划生育把得很紧的风浪口,母亲也是因为环掉了不知道而有了我,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说刚开始也被计生主任带到镇医院流产的,可因为月份太大就回来了,说要到市医院里检查引产,可到市里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要再等几天才能引产,过去去一趟市里不容易呀,没等到计生主任再次带我母亲去市里,我就出生了。
我出生的时候我母亲是三十岁,在我的映像里,我的母亲是一名倔强的女人,虽然没有去学校读过一天书,但简单的文字她还能认识几个的,她说小时候她也想去读书可条件不允许呀。
外婆生了四个小孩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外公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父亲,母亲是大姐,所以很不受外公喜欢,特别有了舅舅以后,母亲要去做工分养家,舅舅可以读书。
听母亲讲她做姑娘的时候特别喜欢搞文艺,唱歌跳舞她都表演得特别好,特别是朗诵宣传标语,还能拿到许多工分呢!
每当母亲对我讲她她年轻时候的事情时大多数是忧伤的,唯有讲到她在集体活动表演节目的时候,嘴角总会不由微微上扬,露出绚丽的笑容,眼睛里透着光彩的。
估计母亲认识的那些简单的字都是从宣传标语里记住的吧。我母亲识数,而且口算能力很强,平时家里卖粮食还是卖鸡蛋,母亲都会口算算账,这让那些拿着计算器的买主都会不由地夸奖母亲的口算能力强。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家里把养了一年的猪卖了买了辆自行车,记忆特别深刻,以前都是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还有其中一个姐姐去外婆家拜年。
这样被留下的姐姐和我都会很委屈的哭,母亲看在眼里心里也不好受,于是就狠心买了辆自行车,然后像个孩子一样让父亲扶着学起来,大人学自行车比孩子要困难些,可母亲还是学会了,那一年,我们一家都去外婆家拜年的呢。
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为人处世还是很受左邻右舍喜爱的,用她的话说:“人可以不识字,但决不可以不识事。”特别是后屋的崔奶奶家,对母亲就像女儿一样喜爱。
崔奶奶的爱人在部队的时候,那个年代的男人去当兵,都是捧着一颗红星两个打算的呢!一年难得有一封家书回来,要是三年都没有一封家书,那就悬了,村里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只有妈妈经常安慰崔奶奶,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还经常偷偷地帮着崔奶奶做一些农活,后来崔奶奶的爱人真的活着回来了,那个时候能活着回来就是不简单人,转业了在市粮管所任局长,这样崔奶奶一家都搬迁到市里去住了,老房子就托我们家帮忙照看着。
这样子,一到夏天,我们姐妹就可以睡到崔奶奶家里的大床,但每次去,母亲都会教导我们,崔奶奶把钥匙交给我家是一种信任,我们可以去住,但屋里的任何一件东西都不允许触碰,做人可以贫穷,但决不能没有骨气。
别人家的东西再好也还是别人家,不要做让别人看不起的事,我们也谨遵母亲的教导,去崔奶奶家只是睡大床,其实,崔奶奶也会故意在梳妆台上放上两块钱,或者放些市里的稀罕小玩意儿,我和姐姐都只是远远地看看,倒也不会产生那种贪念。经过几次试探以后,崔奶奶对我们也就放心了,她的旧屋就只让我们家帮忙照看。
我开始上学了,母亲也特别高兴,连夜给我缝了用格子花洋布的书包,边子还做了褶子式的花边,特别漂亮,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时兴奋的心情。
开学的第一天去的时候是父亲用自行车送去,可回来的时候我不认识路,别人的孩子都回家吃饭了,我还没有回到家,母亲着急了,赶紧跑到邻居家问那个比我高好多年级的大男孩,我们那时候男生都不能和女生一起走回家的,不好意思一起走路的,都是各走各的。
那个大男孩告诉母亲他看见我走错方向了,被我母亲狠狠地骂了一顿,还告诉了他的父母亲,怪他没提醒我该走哪里回来,后来好几次,母亲还牵着我的手硬是要邻居的大男孩带我去学校,吓得那个男孩好几次看到我母亲拔腿就跑。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年家里养的鸭刚开始生蛋,母亲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是刚开产的鸭蛋吃了会记忆力特别好,鸭蛋刚生出来就被母亲煮了,放在口袋里捂着。
怕时间久了蛋冷了就不好吃了,走着去学校的路上,这样我回来走着回来,她也走着就节约了路上的时间,我接着母亲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两个热乎乎的鸭蛋,心里感觉特别的幸福。
那时候家里人口多,五口之家算是大户人家了。记忆里,我们家里蒸的馒头干总是吃不到立夏就没了,别人家吃的饭菜都有得剩,可我们家从来没有。
偶尔可以吃上米饭,母亲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肚子,就在米里参些胡萝卜煮,别说,这样不仅增加了数量,味道也很吃,反正我到现在都很怀念母亲煮的胡萝卜饭了,那甜甜的味道到现在都难以忘怀。
由于家里比较贫穷,没能继续读书,入学通知书送到家里时,我知道家里的条件没有说过一句不高兴的话。母亲的反应反而比我明显,对我总是觉得有所亏欠一样。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特意来到我的床边和我谈话,母亲说我生的不好,一生下来条件就没有同年的孩子好,因为别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我家是三个孩子,而且还是女孩子呢。
其实我不觉得委屈,邻居家的男孩子读完初中就不读书了,我还比别人家多读了几年书,已经很满足了,只是偷偷地把那张录取通知书藏在箱子的最低层,多年都没有拿出来过。
我去上海打工,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不止一次往我手里塞钱。母亲说,出门在外,不能让自己身上缺了回来的路费,反正就是在外面不好就回家。
那年春运正巧碰上封江,母亲听说可能过年不能回家,那个着急得呀,每天都打电话,叫我多买些过年吃的东西,想着她也去上海陪我过年,反正那几天,母亲是日夜睡不好,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外面过年。
后来下着命令强行要求堂哥给我弄一张回家过年的车票不可,弄不到就不认这个本家侄子了,堂哥家在浦西的闸北区靠西站,好容易搞到了一张车票,把我送上了车,让我回家过年。
家里没有男孩估计是父母一辈子的遗憾,当初大姐不肯留在家里,父母伤心了好一阵子,我是知道的。我们老家的风俗不是老大招在家里就是老幺招在家里,老二是不可以招在家里的,一直以来我也准备着应该留在父母身边的。
毕竟父亲从小就是把我当着男孩子养着的,可母亲坚决不同意,我这个年纪的男孩子不多,能答应做上门女婿的条件一定有欠缺的,这样对我不公平。就这样子母亲还是把我嫁出去了。
以前母亲的身体一直硬朗得很,刚来无锡的时候,每次回家,都要先去母亲家,吃上母亲煮着热腾腾可口的饭菜。回来时,母亲都会给我带些土特产,青菜,芹菜,大蒜,都把黄叶挑拣得干干净净的。萝卜,白菜,连葱都要给我几把,不收她的东西她还不开心。
后来有一天,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说母亲生病了,也就从那一次以后,母亲就不能再做农活了,先是风湿性关节炎,后来又查出是糖尿病,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都说妈在家就在,虽然现在去母亲家里,吃不上她做的热腾腾可口的饭菜,但还是喜欢去母亲家,陪母亲唠唠家常,心里都感觉到是一股温暖。
是的,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在学习上不能辅导我的作业,事业上也不能以专业角度为我排忧解难。但从小到大,母亲在我的心里都是有着特别的地位。
母亲是我的靠山,每当我在外受到了委屈,我就会想到我的母亲,我会和她说说话,只要听听她的声音,我就会莫名的产生力量来。
我不太会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情,但我知道我爱我的母亲。母亲给予我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可以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代替母亲在我心里的地位。